评论:中国手里有应对美关税的工具 人民币中间价或是重要指针

时间:2025-02-03 11:1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彭博社

当加拿大和墨西哥领导人忙于对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拿起“武器”之际,中国领导人暂时按兵不动,至今没有公布具体的反制措施。

特朗普将竞选时做出的关税威胁付诸行动,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关税,理由是这三个国家未能阻止无证移民和非法毒品涌入美国。几小时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对1070亿美元美国商品加征25%的反制关税,墨西哥总统辛鲍姆也承诺祭出报复性关税。

中国仍然处于春节长假中,相比加拿大和墨西哥,北京的反应相对温和,基本上是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时的翻版。商务部发布声明,对白宫的行动表示强烈不满,并誓言将采取“相应反制措施”,但没有对此加以详述。中国还表示将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

特朗普的关税措施将于周二零点过后生效,法国外贸银行高级经济学家Gary Ng表示,除了对等关税外,中国还有一系列应对工具,包括对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对一些美国公司施以市场准入限制。 自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以来,中国通过的一系列法案使北京能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国内商业交易施加更大影响力。

但即便如此,与第一次贸易战相比,中国现在的形势无论在内部还是外部都变得更加复杂。

过去中国是特朗普的头号目标,而现在他连盟友加拿大也不放过,甚至还加征了更高关税,未来可能对欧盟也会采取关税行动,这使中国有机会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并可能有助于出口商保持竞争优势。

中国国内经济也面临着更加不稳定的局面。 彭博经济研究估计,特朗普的初步征税可能会导致中国对美出口商品减少40%,令中国0.9%的GDP面临风险。

出口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制造业发展以抵消房地产行业下滑的影响。甚至在被加征关税之前,经济学家们就预计中国会增加财政支出以抵消通缩压力并提振消费者支出,现在随着关税的加码,北京需要更快采取行动。

保银资产管理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中国还没有就是否报复做出最终决定,他们的确说过会采取反制措施,说明不排除使用关税,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才刚开始。

中国通常只会在关税成为法律之后才会对外贸行动采取反制措施,这将为闭门谈判保留一个短暂的窗口期。中美两国元首在上月通话后都承诺会保持双方沟通,特朗普的一些评论——包括要求习近平帮助推动结束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暗示他对与中国达成更广泛的协议持开放态度。

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财政部官员的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Brad Setser在X上发文称,中国做出政策回应的一个迹象可能通过人民币中间价走强反映出来。中国金融市场正在春节长假休市期,将于周三恢复交易。

上个月人民币自2023年末以来首次跌破1美元兑7.3元的心理关口,表明政府可能愿意让人民币贬值以促进出口,尽管央行花了数月时间捍卫人民币汇率。

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高级主任Josh Lipsky在电子邮件中写道,“关税的增加大部分可以通过汇率来消化,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政府的言辞会很尖锐,但其经济报复可能会更温和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的行政令呼吁北京利用世界上最复杂的国内监控网络来阻止犯罪组织为非法毒品流动提供便利,但美方没有列出具体内容,因此中方没有显而易见的让关税取消的途径。中国已承诺整顿国内化工企业,阻止芬太尼流入美国,阻止用于制造致命合成阿片类药物的原料流入美国。

鉴于几天前美国商务部长候选人Howard Lutnick放话称希望中国被征最高关税,特朗普现在的关税行动可能只是第一步。他在竞选时说可能对中国加征60%关税,并且现在已经要求对中国对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估,这个评估结果预计最晚会在4月1日公布,届时很可能显示中国没有兑现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的承诺。

彭博经济学家舒畅和曲天石周日在报告中写道,“从政治上说,中国需要做出某种形式的回应,但挑战在于如何在表明自身立场的同时把握好分寸,避免在当前中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因针锋相对而导致对抗升级,给贸易造成巨大破坏。”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