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安:泰勒丝只带来经济效益吗?

时间:2024-04-10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陈春安:泰勒丝只带来经济效益吗?

泰勒丝的“时代巡回演唱会”亚洲站终于曲终人散。垄断权等纷纷扰扰的争论,也已经成为过去。

撇开政治纷扰,撇开谁垄断、谁不是好邻居的争议,若纯粹从经济效应观点来看,娱乐行业专家又怎么看这门“泰勒丝经济学”呢?专家认为,当前的社会与文化体验,越老越注重体验感与当下感!看看梵高的画展,已经不再是租下展览厅,摆几张画罢了,而是声光色配上立体电子影像的“浸沉式体验”!同理,娱乐、歌唱、音乐会的现场感,只会保持增长的态势,尤其在后疫情时代,报复性消费更助长这一趋势。

撇下酸葡萄心理,马来西亚准备好迎接下一波演唱会的高潮了吗?还是继续争议“新加坡是不是个好邻居”?还是继续以宗教观点,指摘演唱会是“荼毒年轻人”“腐蚀年轻人思想”的娱乐?

我要谈一个崭新的体验。我不是泰勒丝粉丝,那天,我是刚好乘搭去新加坡国家体育场的地铁线,发觉车厢挤得满满的,都是准备去赴泰勒丝约的粉丝。粉丝几乎占80%是20岁到45岁的女性,个个打扮时髦、漂亮,有如去出席重要宴会,特征都是手戴着泰勒丝友情手链,有的戴了七八个,有的戴了十几个。她们来自世界各地,除了本地人,有韩国人、菲律宾人、中国人和印度人等等。尽管车厢很挤,她们谈笑风生,不分彼此,用英语聊天,交换电话号码,也交换手链;当然,也分享了所喜欢的泰勒丝歌曲,旁若无人地哼唱起来。

这些“泰勒丝粉”来自亚洲各地,碰巧撞在一起,何以能解开心防,如此融洽呢?何以能与陌生人没有距离感呢?何以能像熟悉的老朋友呢?纯粹是因为泰勒丝,她们都有一颗热爱“泰勒丝音乐”的心,崇拜泰勒丝的心。

音乐本就无国界。专家认为,音乐超越了国界的功能,传播了包括宗教、舞蹈、童谣。一首摇篮曲,能让非洲的婴孩与美国的婴孩同样安然入睡。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也能激励起世界各民族的共鸣与共情。

认知科学家列维京(Daniel Levitin)认为:“音乐头脑可能带来人性中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包括同情、共情、快乐与舒畅。音乐也可以让我们(各种族、全世界)达到敬畏、欣赏和感激的状态。”

最明显的例子是美国音乐天王迈克杰逊为拯救当时的非洲大饥荒所创作的歌曲“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歌词是这样的:“我们听到同一声召唤,全世界必须团结在一起,不断有人死去,是时候向这些生命伸出援手。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要靠你,和我。”当年,几乎全世界的人都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地哼唱起“We Are The World……”

突然觉得,马国政治人物何其短视。请问,若看到地铁上的一幕,会想到什么?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泰粉”何以能如此友好、融洽?这就是多元,这就是和谐包容,这就是不分彼此。因为泰勒丝演唱会,不只是给新加坡带来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凝聚力、和谐、不分肤色、不分彼此。

若曾经看到地铁上赴泰勒丝之约的人群这一幕,不晓得马国那些反对举办演唱会、驱逐歌唱艺人、中止艺人演出、抗议周杰伦演出侵占球场的球迷,与极端政客、极端宗教主义者,会作何感想啊?

作者是本地写作人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