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与归
近日,江歌妈妈江秋莲成立传媒公司,准备直播带货的消息,引发热议。江秋莲表示,自己需要一份工作充实自己,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支撑维权之路和养老问题。并直言直播带货的目的同样是为了赚钱,但会把选品和服务放在第一位。
江秋莲的表态很坦诚,大部分网友都表示支持。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江秋莲终于“暴露”了,甚至揣测她一开始就是为了炒作赚流量、立人设,下了一盘“大棋”。在还未开播之前便如此针对,其实大可不必。
无独有偶,因“挖呀挖呀挖”儿歌走红的黄老师,最近开启直播带货,也遭冷嘲热讽。与其说,这是对江秋莲和黄老师有偏见,倒不如说,一直以来对直播带货的行业性偏见,仍未消除。
直播带货已经发展多年,不少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行业的成熟也应该伴随着社会心态的成熟。只要不是有“翻车”前科和其他被法定限制就业的人,都应该有公平进入这个行业的权利。这个行业并不天然属于某类人,大家都有探索和开拓它的权利。在董宇辉走红前,很多人可能也没有想到,原来教师也可以带货。
因此,不能有一种只有明星或网红带货才算正常的心态。如果社会不能正视这个行业,总是对它另眼相看,也会在无形中生出一股压力,使得那些本来具备网络销售能力的人才,怯于或羞于进入这个行业,反而是那些投机取巧者没有心理压力,长久下去就会劣币驱逐良币,并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指责江秋莲直播带货,往大了说,事关就业歧视;往具体了说,一位失去女儿的单身母亲,这些年一直顽强地走在维权路上,在这个年纪、这种境遇,她能够选择的就业领域本就不多了,如果能够通过直播带货自己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有何不可呢?
或许在一些网友看来,江秋莲是一位“战斗妈妈”,黄老师是一位“清纯幼师”,就该继续活在自己的网络人设里,不能跌入直播带货的世俗。但这标签,首先就是网民给贴的。这样的偏见,既是对直播带货这个行业的污名化,也陷入了用标签人设绑架当事人的窠臼。
带货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过程和结果,而不是揣测动机。也许,江秋莲在今后的直播中也有“翻车”的时刻,但现阶段围观和审视的底线,是不能搞“将来可能会”的提前定罪,而应就事论事。江秋莲成立传媒公司也好,直播带货也罢,都是她的个人权利,不该被舆论剥夺。
江秋莲因其人生极大的不幸而成为焦点人物,“黄老师”则是网络造星时代典型的幸运儿,她们的共同点只不过是都成了名人,都有一定的粉丝基数。客观地说,这些也是直播带货的前提,商家也不可能找那些完全没有名气的人来带货。这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销售逻辑。
一个细节是,江秋莲之前就开过超市,用她的话说,直播带货就是把小超市搬到线上,她未必“不够专业”。当然,今天还有一个热搜:在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95.2%月收入为5000元(人民币,941新元)以下。江秋莲和黄老师能够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攀多高,也充满未知,最终还是要经历市场的验证。
我们不妨祝福江秋莲。她不只是江歌妈妈,也有自己的生活。余生还长,她还可以有很多选择,也应被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