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红:当外国人减少踏足中国

时间:2023-10-09 08:1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最近新加坡的聚会和大型论坛多,几天前遇到一名老朋友,他问起北京最近的情况,语带苦恼地表示自己已不能再到中国。之前几年是因疫情缘故,今年则是因为他服务的公司不让他踏足中国境内。

我错愕了一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你的公司禁止你到中国?”

正纳闷着,一回神想起友人在大型跨国公司服务,具体负责政府关系的研究,包括追踪和分析中国的政经形势,以评估大规模、长期对华投资的风险。这原是很专业与正常的工作,但在今年3月以来北京抓间谍、防泄密的浓重氛围下,俨然成了高危行业。

中国政府在7月实施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适度扩大相关主体窃密的对象范围”,并明确将“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纳入保护;也增加官方在调查处置中的传唤、不准出入境等行政执法职权。当时已有不少评论担忧这将导致寒蝉效应,进一步影响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而且还是中国自行与国际企业“脱钩”。

友人的切身经验,显示所谓的寒蝉效应绝非夸大其词,大型跨国公司已感到压力,赶着制定各种条例保护员工。

《反间谍法》属于法律条文上的震慑。对跨国公司而言,更大的震撼是今年4月美国咨询企业贝恩公司旗下上海分公司的员工被警方突击问话。此前,美国尽职调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团的五名中国籍员工也一度被扣留,其北京办事处被关闭。

客观而言,随着中美关系紧张不断加剧,国际投资者需要进行更缜密的安全评估,这就促使咨询研究人员收集更多关键信息。在这个情况下,中国加强保密,但官方对于哪些资料与数据属“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定义非常宽泛,这就让更多人处在可能被官方调查的风险中。

直到最近都有外企人员在华被禁止出境的新闻。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风险咨询公司德安华(Kroll)驻香港的一名高管7月被禁止离开中国大陆,以协助官方调查一宗几年前的案件。野村一名驻港资深投资银行人员最近也向公司表示,他不能离开中国大陆。

我的新加坡友人所服务的并非咨询或银行业,但为防高管在中国陷入被禁止离境的窘境,他的公司制定了不准访华的高层名单。不止如此,公司也把多个部门分割为中国与非中国部分,以阻隔风险。这种情况下,这家大型跨国公司会如何看待中国的投资前景,采取怎样的对华投资策略?答案可想而知。

无独有偶,近日又辗转听说一名在中国担任高职的专家被列入“不得出境名单”。这名高级专家倒不是陷入麻烦被禁止出境,而是中国政府为了避免他在国外被绑架,重演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几年前在加拿大被扣留的情节,把他列为被保护对象。中国官方认为,在当前的国际氛围下,重要人物踏出国门后被扣留的风险已必须正视。

外企高管回避踏入中国,一些中国的专家被“禁足”国内——这种彼此自我设限的局面,清楚反映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不信任甚至恐惧,中外的交流与商业合作很难不受阻碍。

事实上,即使是一般的民间中外往来,近年也愈来愈不方便。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要求下,中国对公务员出国采取严格规定,处级以上干部若非有公事,因私出境都需要公安机关、单位审批。至于外国人到中国观光或经商,则是要饱受没有大陆手机号订票难、无法叫网约车之苦,感觉寸步难行。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中国政府迟迟不着手解决,是在发出一个信号:有多少外国人到中国进行文化或商旅交流,并非它十分关心的事项。

中国城市里的外国人去哪儿了?在今年疫后解封以来,外界原本期待的中外交流迅速复常的局面没有出现,反而迎来更冷的情况。《南华早报》引述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前六个月,中国旅行社接待了47万7800名外国游客,仅为2019年同期的5.58%。

这只是旅行社的接待人数,不是准确的入境旅客人数,但中国境内外国人身影减少是个不争的事实。个中原因很多,不光只是《反间谍法》,也受疫后国际旅游复苏速度、申请赴华签证便利性、东西方氛围对立等因素影响。

其中有些情况并非中国单方面可控,但有的情况却是中国能改善的。虽然中国与美国都口口声声称无意脱钩断链,但脱钩断链却实实在在发生中,而双方都在各自使力加剧脱钩趋势。中美分别在信息与人员流通上、在科技上竖起高墙,东西方局部脱钩的情况,还要演化好一段日子,暂时看不到逆转的希望。

赞一下
(6)
66.7%
赞一下
(3)
33.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