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日本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在会后发表的首脑宣言中,前所未有地在经贸关系、台海安全与结束乌克兰战争等三大方面,针对中国表明了“去风险”的共同态度和警示。中国官方也随即发声,对G7首脑宣言加以反驳谴责。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代表中西方阵营新一轮对立对抗的正式形成。
但在这个相当“冰冷”的大背景下,也不是一丝暖流都没有。美国总统拜登在G7举行的记者会上,就宣称“中美关系即将解冻”。最近,大陆政府外事负责人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在维也纳举行了两天密集会晤,随后传出中国商务部长访问美国,及美国国务卿会在近期访华的消息,拜登称他本人也将很快与中国最高领导人通话。再长远一些,据称由于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份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届时中国最高领导人计划前来参会,并顺便访美。
根据正常的外交运作和惯例,从现在起到11月的半年时间内,中美关系有望出现和缓迹象,即为领导人访问铺路,需要比较融洽的气氛。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中美双方能否把握住这难得的一丝暖流和机遇,为大幅度改善双边关系迎来转机?还是面对契机仍然无所作为,白白浪费掉宝贵的缓冲期,而导致中美之间未来可能的更大冲突和危机?
估计现在已很少有人对中美关系“出现积极转机”持乐观态度,因为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中美之间的对抗冲突,已从原来个别热点和战术层面,上升到全局全方位的战略层面,目前已经处在“准冷战”状态,双方都在外线对抗竞争,在内部清理门户加强戒备。“冷战”如果止不住恶化,下一步就可能导致“热战”,尽管很少有人同意中美热战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和民意的期待。
在这重大历史关头,应该重温一下半个世纪前,中美当时的领导人是如何以巨大的胆识和魄力,为已经落寂了20年的中美关系破冰。值得指出的是,当年突破中美关系,美国方面的姿态策略其实一直比较主动和灵活,从在波兰华沙美国外交官主动接触中方官员,到国务卿基辛格在巴基斯坦对外假装称病,实际连夜秘密直飞北京访问,都说明美国方面没有多少负担和限制。
关键在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能甩脱极左意识形态束缚,以及某些关键热点譬如台湾和越南等问题的干扰,果断机智地抓住重要机遇,用小球(乒乓球)拨动大球(地球),能把国家的全局利益置于迂腐僵化的文革条条框框之上,毅然公开邀请美国总统访华。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为了迎接美国总统来访,中国军乐团排练了“美丽的亚美利加”这首乐曲。但在当时中国走火入魔的极左愚昧环境下,竟然有人指责这首乐曲是“为帝国主义唱赞歌”。周恩来义愤填膺,当众公开反驳道:“这是一曲美国的民歌,很优美呀,赞美了美国的自然风光,跟帝国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嘛!”
从当时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角度看,美国靠近中国,主要是为了在冷战中制衡削弱苏联,并试探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解冻中美关系,首先也是为了抗衡苏联军事威胁,同时也希望重新逐步恢复与西方的正常国家关系,突破自朝鲜战争以来,西方对中国的长期全面制裁封锁。美国是西方阵营的龙头老大,中美关系一旦破冰,中国与西方国家(包括欧洲、日本、加拿大等)的关系也必然随之改善。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果然如此,当年的中美破冰,甚至为后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中美两国和人民重归友好合作,埋下积极正面的伏笔。
欲有效处理中美关系不能刻舟求剑
抚今思昔,一个深刻的启示就是,欲有效处理中美关系,就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首位,要善于谋全局、大局和未来,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刻舟求剑,从千头万绪中,要敢于抓住和把握重要机遇和节点,大胆主动采取改善中美关系的关键举措。
从现在到未来的半年时间里,有两大变量因素可能影响中美关系。一个是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已进入收官残局,再一个就是中美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对潜在擦枪走火危机的有效管控。这两大变量对中美关系而言,可以是负能量,也可以成为正能量,关键是事在人为,对重大机遇如何加以把握。
俄罗斯一年多前发起入侵乌克兰的不义之战,目前已从战略相持,转入乌克兰发起大反攻的新阶段。预计乌克兰大反攻的结果,就算俄罗斯没有完败,也将一蹶不振。从时间上看,乌克兰方面也希望在冬季到来前结束战争,于是到11月时,俄乌战争应该已经有了最后结果,而且会大概率以俄罗斯的败北告终。
目前中国对俄乌战争的立场,是止战促和,但一直拒绝谴责俄罗斯侵略战争的性质,也没有明确要求俄罗斯归还乌克兰被占领土,并立即停火撤军。这样的所谓止战促和,难有实际意义和作用。那么现在乌克兰已发动大反攻,将俄国入侵者驱逐出一切被占领土的形势下,中国在俄乌战争的立场上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和国家利益,做出更积极正面的重大调整,也同时为改善中美关系,提供全新契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谴责普京政权的侵略不等于背弃俄罗斯人民,反会有助于俄罗斯国家和民族早日走出和结束战乱。
至于处理中美在台湾海峡与南中国海的争端,其实也不难,即是否承认这两个海域都存在国际公海水道,可以自由航行。这本来是个常识。如果认可这个常识,就没有必要在上述海域做出一些危险的跟踪拦截动作,搞得过度纠缠和紧张,那在法理和逻辑上都站不住脚。以在日本本州与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为例,这其中也包括可自由航行的国际公海水道。设想如果哪天日本头脑一热,宣布津轻海峡为日本内海,外国舰船不经允许一概不得通过,那还有国际海洋航行与航线的正常秩序和规则可言吗?
还要切记,现在已是21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许多事情的透明度都是前所未有,长短视频瞬间可以传遍全球。如果在这样众目睽睽情况下,还对自己做出的某些海空危险拦截动作,强行狡辩说是“合理专业”的,那就颇为无聊和可笑。甚至如果加上一些诸如“责任不在我方”的外交辞令,就更显苍白和没有说服力。最近还有说法主张中国应该到古巴去设立对美国的监听站,听上去挺劲爆,但须考虑到一个重大风险,就是古巴这种政权体制朝不保夕,一夜之间可能变脸,那就可能让在古巴的有关投入血本无归了。
作者是在美国的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