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湾旺报社评
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问中国大陆,并可能与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布林肯此行,将决定美中关系能否止跌回稳。自2018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发动贸易战以来,美中关系持续恶化,双方互信低落,形成全方位战略竞争态势,特别是军事领域对抗不断升温。双方若有意避免紧张关系失控,必须务实面对现实,恢复双方关系正常运转,对包括台湾问题等敏感议题,至少能暂时冷处理。
美国避免刺激大陆
美国有意降低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但两岸问题不会自动降温,可以预期,拜登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发言与行动会转趋低调、审慎,避免刺激、挑衅大陆。台湾普遍认定美国支持民进党,但AIT主席罗森柏格访台,公开宣示“美国不会在台湾大选选边站,也反对外部势力干预台湾选举”。罗森柏格行程透明度非常高,确实未偏袒特定朝野政党总统候选人,不但是对台湾,也是对大陆传达美方的立场,这对一味抗中,完全依靠美国保护伞的民进党政府而言,应是警讯。
在这一波寻求改善关系的过程中,美国扮演主动的角色,大陆相对被动,甚至拒绝恢复美中军事沟通对话,导致两国防长会议破局。近期美中在台海、南中国海区域的军事布局与行动针锋相对,军舰、军机多次短兵相接,擦枪走火似乎难以避免。布林肯此刻访中,并可能与习近平会面,或许可以暂时释放冲突一触即发的压力,但期望美中关系从此进入坦途,台湾安全无忧,显然不切实际。
拜登政府频频对中国释放正面讯息,如强调美国从不寻求与中国冲突及对抗、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与进步;G7峰会“广岛愿景”,声明不寻求与中国经济脱钩,将致力于“去风险”;白宫发言人柯比直言,布林肯殷切想要访中的理由之一,就是探讨是否能重新开通两军沟通机制。
美中都不希望竞争失控,发生双方都无法承受的军事冲突,国际社会也普遍欢迎美中关系回稳有利于世界局势,再加上各自内部政治、经济、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布林肯恢复原本2月就要进行的中国大陆之行,并称拜登与习近平“在某个时候会面”符合双方利益,但与过去比较,美中互动已出现微妙变化。
“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双赢”是大陆政府处理对美关系的最高原则,大陆这次掌握美国希望对话,改善关系的机会,翻转由美国主导、设定议题的不对等模式,确定美中分庭抗礼,平行竞争关系。另外,拜登政府已甚少提及曾积极倡议的“护栏”,而以华府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学者辛格顿所提出:“北京真正理解的唯一语言‘互惠’”取代。根据美国专家学者与国务院的研究,美国应就美国债券、乌克兰战争、对抗气候变迁、有效管制鸦片类药物芬太尼运销、确保台海航运畅通无阻等重要问题,提出优先处理清单,使双方沟通有所交集,可带来立即效果,也是更有效的运作模式。
台湾成为交涉筹码
美中关系盘根错节,国家利益与目标迥异,双方确实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美国口口声声无意围堵中国,然而在大陆政府眼中,美国联合印太地区、欧洲国家就是要建立全球反中联盟;西方国家高喊不会与中国经济脱钩,只是去风险,但又倡议建立应对中国“经济胁迫”的协调平台。
美中最大的歧见及冲突引爆点是台湾问题。去年3月,拜习视讯通话时,拜登提出“四不一无意”,11月拜习首度实体对话,更传出拜登扩大为“五不四无意”,涉及台湾问题包括:不支持台独、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但中方认为美国“以台制华”未变,继续掏空、虚化一中政策,这也是北京拒绝恢复两军对话主要原因之一。
美中交涉恢复高层沟通互访过程中,必然触及台湾问题,但北京立场更强硬,美国则以台湾海峡自由航行事关全球贸易为理由,回避北京视为核心利益的台湾领土、主权问题。台湾若沦为美中交涉的筹码与工具,全然失去自主性,才是真正“台湾人的悲哀”。
台海和平最终解决应由两岸人民决定,民进党政府“既不避险,也不避战”,放弃战略主动,陷入被动困境,这是最无能、最不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