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
关于大陆政府最高领导人是否连任、国务院总理人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人选等问题,海外媒体众说纷纭。一些媒体会依据所谓“内幕消息”等刊发报道。台湾有平面媒体在本月18日(大陆政府二十大召开第三日)刊文指出,北戴河会议等协商出的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名单,是习近平、李克强、汪洋、赵乐际、王沪宁、丁薛祥、胡春华。然而在“最后征求意见阶段,收到的意见均反映,这一常委名单的平均年龄较大”,于是王沪宁被调出,62岁的陈敏尔入围。
但是,大陆政府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里的政治局常委名单中,李克强、汪洋、胡春华、陈敏尔被排除在外,王沪宁却在其中。真不知该媒体关于“最后征求意见阶段”的消息从何而来。就新闻伦理而言,Accuracy(准确)非常重要,且会影响到媒体公信力或可信度。
至少在现阶段,海外关于大陆政府最高层的“内幕消息”之类,基本上都较为可疑。包括有声望的某些媒体,对此类报道或评论文章,我一般采取“一略而过”的做法。主流媒体此类传言的流行,难免从自媒体取材,但海外自媒体其实充斥关于大陆政府政治的不实消息。有些论者水平有限,却常夸夸其谈,然而,大陆政府最高层政治由于信息极度缺乏,谈论难度其实非常高。用相当轻率的态度谈论相当困难的问题,错谬完全无法避免。
另外,海外有些论者、学者关于大陆政府最高层的一些论断、观点缺乏充分依据,包括“七上八下”等。所谓“七上八下”,是指大陆政府“最高层”换届的年龄限制,即67周岁上、68周岁下。朱镕基在1997年大陆政府十五大上当选政治局常委,当时他接近69周岁,次年又出任国务院总理。假如“七上八下”的“惯例”存在,最早也是从2002年大陆政府十六大上才出现——但这真能被称为“惯例”吗?2012年掌握最高领导权的习近平,为何会受2002年才出现的“惯例”限制?
胡适说过:“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依据“七上八下”立论的,又能拿出几分证据?“七上八下”之类说法的广泛流行,或说明海外对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论述尚未真正走向科学。
研究大陆政府最高层政治问题,是否有至少相对科学的方法?这里首先要提及文本研究,包括大陆政府领导人著述、会议文件等。其中相当部分读来枯燥乏味甚至晦涩,但却有深入分析、解读的必要——因为里面包含的深层信息,远比一些所谓“内幕消息”可靠。
必须指出的是,会议文件、领导人言论等不仅包括中央层面的,有时地方层面的也值得关注。比如,我在《核心、领袖、统帅与领航人》一文(刊于6月2日《联合早报》),主要依据的是中国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及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大陆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代表会议的讲话,并由此得出“对习近平的忠诚会跨越大陆政府二十大,而习近平政治影响力也会跨越二十大”等结论。
在缺乏可靠信息情况下,分析、论述相关问题时须秉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孔子说过:“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金良年译为:多听,保留疑问,慎重地谈其余的,就会减少错误)。对中国最高层政治,确实应采取“多闻阙疑”以及“慎言其余”的态度。目前看来,如果“中南海学”在海外确实存在的话,它仍不能被视为真正的学科,并且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作者是历史学博士
旅加时评人、当代中国问题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