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俄罗斯三部曲”之欧亚大陆秩序巨变

时间:2022-10-10 09: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明报

作者:纳扎尔拜.叶尔肯

自俄罗斯总统普京于今年2月24日开启“特别军事行动”以来,克里姆林宫核心决策层已在218天内,完成由入侵、肃清与合并所构成的“新俄罗斯三部曲”,通过实际军事占领、全面布局管控及“有组织宣传与公投”,相继将乌克兰南部及东部的赫尔松、扎波罗热、顿涅茨克及卢甘斯克四个地区,以“联邦主体”之名纳入莫斯科所属版图,进而使俄国现有疆域范围基本恢复至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鼎盛时期的规模。

俄国并在此基础之上告知世人,俄罗斯将以新总体国家安全观延续其“世界岛”霸权之争,改变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相关地缘政治板块之总体治理秩序,将克宫奉行37年之久的“欧亚横向轴心战略”(欧盟—俄罗斯—中国),调整为南北走向的“欧亚纵向轴心战略”(俄罗斯—伊斯兰世界—印度),以免被东西夹击,引发毁灭性的体制危机与解体危机,最终冲垮俄罗斯延续百年的立国之基,即维系欧亚草原体系之整体统一的“内亚外欧型”中央集权。

“新俄三部曲”的战略必要性

进入千禧年以来,立足于欧亚草原之上的俄国“双头鹰”始终以防患未然的谨慎态度,警惕着与之相邻且长期受惠于美国的欧洲共同体及新兴经济体的一举一动。其中,由于俄国欧陆核心区属大西洋以东的发达地带之边缘,加之相隔领土范围较宽广的缓冲国(摩尔多瓦、白俄罗斯、乌克兰),因此无法直接获取欧亚大陆西侧欧洲共同体所释放的经济效益。

相比之下,俄属亚洲地带之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虽然地处太平洋以西沿线,但由于远离本国核心地区,因此作为共和国边缘地带,难以与欧亚大陆东侧的各个经济体(中国、韩国、日本)在政治上实现实质且有效的对接,导致其经济难以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

在此过程当中,伴随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之间的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方向愈发清晰,俄国国家战略也随之调整,在时刻把握战略主导权的同时,做好先发制人或捷足先登所需的一切准备,以防其所属“东欧马奇诺防线”与“欧亚草原铁壁”被同时攻破。

其中,前者是由独联体(CIS)各成员国所构成的“L”字形意识形态防线,其目的是通过维系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政治精英间的传统地缘经济关系,巩固各方实质上如出一辙的政经体系,进而将西欧乃至北美地区民主先进思想,拒止于独联体以外,为俄罗斯欧陆核心区构筑可与世隔绝的全方位“石棺”,即所谓名副其实的“制度长城”。

而后者则指分别由东欧三国(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中亚五国(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南高加索三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及蒙古所构成的原苏属宽轨铁路体系。在历代克里姆林宫最高统治核心的眼中,俄属宽轨铁路网不仅是立定大国之间“楚河汉界”的战略依据,而且还是“巨人脊椎骨”,乃维持域内政治结构统一与延续域外经济交通垄断的关键。

“欧亚纵向轴心战略”的政治波动

普京针对乌克兰开启特别军事行动的最直接结果,首先是基本瘫痪了“一带一路”倡议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走廊(即新欧亚大陆桥),加大了中国对海上运输(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的依赖程度,进而一方面间接影响了中美新冷战全球战略布局之现有平衡,另一方面,则提升了中国对中亚五国过境运输的依赖,即东西走向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吉乌铁路)及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

北欧及北冰洋“北约化”进程

其次,因受俄军事威胁及政治压力影响,地处北欧的芬兰与瑞典选择放弃原先长期奉行的不结盟中立政策,义无反顾地高调申请加入北约。而在此过程当中,丹麦则举行全民公投,民众赞同参与欧盟共同防务机制,进而为北欧地区、波罗的海及北冰洋的“北约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可谓“一箭三雕”。

其中,北冰洋地区的“北约化”,不仅可使其相关海域各海上运输通道同时处于北约和俄罗斯的直接控制之下,而且还可为北约与美日韩军事同盟,及横跨印太地区的AUKUS(美英澳安全同盟)对接,创造可能性,进而变相为海权强国围堵“世界岛”之陆权大国,提供地缘博弈所需的战略条件。

作者纳扎尔拜.叶尔肯(Yerkin Nazarbay)是武汉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博士候选人、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