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明报社评
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战愈演愈烈,已严重威胁今年冬季的欧洲经济民生。在上周召开的欧盟成员国会议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5点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对俄天然气实施限价,定价不及现在俄气价格的约五分之一。对此,俄总统普京批其“愚蠢”,称“如果违背我们的利益,我们根本就不会供应任何东西”,而欧洲各国对此建议亦意见分歧。欧盟的能源危机肇祸于俄乌战争,但祸根却早有迹可寻,现在大祸临头,不能釜底抽薪,反而治丝益棼。
俄气减供反限价
危机或持续三年
俄乌战争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展开连串经济制裁,但作为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却因国际市场供不应求而受益。芬兰一智库的最新报告显示,半年来,俄罗斯能源出口收益远超战争开支,而欧盟仍是最大买家。西方随即考虑针对俄罗斯能源“限价”,来缩减其战争能力。本月初,七国集团(G7)就“俄油限价”达成一致。俄方则宣布,向欧盟输气的“北溪1号线”管道“因多处设备故障”停止运作。该条管道去年向欧洲输气量,约占欧洲自俄进口管道天然气的四成,消息传出后,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大涨35%。
之前,俄方已经以各种理由大幅减少了输往欧洲的天然气,欧洲各国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寒冬作最坏打算。在瑞士,近日推出一项冬季使用天然气新规,内容包括室内供暖温度不得超过摄氏19度、禁用电暖炉,违例者可判处最高3年监禁。摩根大通在最新报告中警示,不排除今冬欧洲多国的非必要行业会强制限气,甚至“轮流断气”。最悲观的预测则是,欧洲的能源危机,有可能持续到2025年。
在此背景下,冯德莱恩提出5项措施之一,就包括对输欧俄气设定最高限价。她将俄罗斯形容为“不可靠的供应商”,指其“操纵能源市场”。但犹如在一个卖方市场,买方面对供不应求的商品,竟向卖家提出限价出售一样,其荒诞不经令人匪夷所思,难怪与会代表都被冯德莱恩提议的大胆“吓了一跳”。据报道,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多国都对此持反对态度。而普京更威胁称,若实施限价,欧盟成员国将“没有天然气,没有石油,没有煤,没有燃油,什么都没有”。
其实,欧洲能源危机看似源于俄乌战争及对俄制裁,但更多却是自身能源战略规划和实践失误的结果。长期以来,欧盟一方面标榜绿色新政,奢言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就忽视清洁能源的不稳定以及自身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市场竞争,缺乏统一的战略储备机制,将统一整体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割裂,形成区域小市场,埋下了能源危机的伏线。即使无俄乌战争,欧洲也迟早会面对类似的危机。
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天然气进口依存率为83%,而俄罗斯是第一进口来源。自苏联解体以来,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一直严重依赖俄罗斯,管道输入的天然气中,俄气一直占逾80%。面对如此集中又巨量的单一供应商,欧盟明显缺乏“底线思维”,并未设法以统一大市场来提高议价能力,或推动来源多元化,反而是刀刃向内割裂市场,逐步扩大内部竞争,并推动储气设施和管网分离,这是造成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此外,欧盟缺乏有效的战略储备机制,不同国家各自为政,平时无法形成有效储备,供应紧张时,又无法协调相互帮助,来平抑市场波动。
政策失误埋祸根
寻找替代为时晚
欧洲现在惊醒,开始寻找替代气源,但似乎为时已晚。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上周访问天然气生产大国阿尔及利亚和卡塔尔,之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到访阿尔及尔,缓和法阿紧张关系,都为“求气”而来。阿气虽占欧洲供应量约一成,惟与俄罗斯占四成相比,属杯水车薪。该国产能有限,迄今也只承诺在年底前,透过海底管线,对意大利增加供应;卡塔尔虽然天然气储量居全球第三,液化天然气(LNG)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但其75%的LNG销往亚洲,且多为10年至25年的长约,虽然6月该国启动海上气田扩建项目,但项目投产要等等到2026年,远水难救近火。此外,欧洲各国普遍缺乏LNG接收设施,而建造永久LNG接收站,至少需时2至3年。
虽然部分欧洲国家不再顾及环保道德压力,重新恢复煤电,惟欧盟每年约45%的煤炭进口也是来自俄罗斯,其中发电用煤中,俄煤占比更高达70%。8月起欧盟已禁用俄煤,但从印尼、澳洲等地进口,海运要近50天,而今夏旱灾造成欧洲内河无法通航,令煤炭运输雪上加霜。而且抢煤大战推高煤价,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
由此可见,缺乏远见埋下了欧洲能源危机的祸根,追随美国对俄制裁更令其深陷漩涡,反而,美国向欧洲出口LNG却大发横财。有欧洲国家提出,应对所有进口的天然气限价,但欧盟敢对美国LNG限价吗?短期看,除俄罗斯外,无任何一国能救欧洲脱离能源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