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泽玮:用本土意识抵御外国干预

时间:2022-08-28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沈泽玮:用本土意识抵御外国干预

转发假信息导致一大群人对别有用意的论述深信不疑,其实就跟充当诈骗团伙的帮凶没两样,不为骗钱,只为洗脑。

李显龙总理发表国庆群众大会,在华语演讲的部分,大篇幅讲述国家面对的地缘政治挑战,并强调须防范不良外国势力干预。

同一课题,总理在华语演讲的比例远超英语,讲话对象想必是华社群体及熟谙华语的人士。

外国势力干预是个老课题,新闻性没有废除《刑事法典》377A节条文来得强。但在中美竞争全面加剧、俄乌战事不息,以及台海剑拔弩张等外部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在重要政治演说中大篇幅重提外国势力干预,且讲得相当透彻,足见课题很重要。

新加坡是个缺乏天然资源的经济体,须打开大门与世界联结,引进外国人才壮大人才库,而偏偏开放社会最易受不良外国势力和假信息渗透。再加上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等多元性,很容易让有心人士找到挑动社会矛盾的缝隙。

总理提醒,从社交媒体如WhatsApp、Telegram、面簿、微信等获得的信息,别以为都是真的。“有些信息是别有用意的,想要影响我们的立场,甚至破坏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别有用意、半真半假的信息最让人防不胜防。这类信息的文字或视频一般都经过包装,引经据典或图文并茂,让受众极难辨别。

把网撒出去,十个人里面,只要两三个深信不疑,四五个半信半疑,主导者就得逞了。所以,收到真假难辨又特能刺激情绪的信息时,先别转发。转发假信息导致一大群人对别有用意的论述深信不疑,其实就跟充当诈骗团伙的帮凶没两样,不为骗钱,只为洗脑。

洗脑术都有套路,越是诉诸简单划分法,越是诉诸情感的内容,越容易洗脑。历史一再证明,高明洗脑技巧在于,化繁杂概念为简单口号和结论,且不断加强重复,因为普通民众对分析和理论不感兴趣。

受众一旦被洗脑,就会反复采用洗脑者的视角和逻辑去理解现实世界,甚至重复同样的口号。就跟洗脑神曲一样,听久着魔,不知不觉哼出来。

信息隔绝是洗脑必备条件。新加坡没有筑起信息高墙,互联网上信息海量,主流、非主流、中英文都有。在新加坡生活,若语文能力许可,却把信息接收源锁在单一类型平台和语言上,长期无疑自我洗脑。

社会保持开放与内部维持团结并行,就像两股往不同方向奔驰的力量在拉扯。打开窗,蚊子肯定飞进来,但基于各种政治现实,蚊子不好打,也非法律所能精准制裁,唯一能掌控的,是固牢纱窗。

这纱窗的材质叫新加坡国民意识。

李总理在英语演讲中强调团结一心,点出无论是种族、宗教、收入、社会差异或出生地,“我们都决不能因为这些而分化。”

他在华语演讲中说,华社人士能够认清国家利益,是因为“我们对国家的认同感越来越深厚,也和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密切的关系”。总理还用更具华族文化色彩的语言说:“新加坡华族不再是落叶归根,而是落地生根。我们有自己的故事可以说,而且一定要把它说得精彩。”

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反映的是第一代移民到其后代在国家认同与身份认同上的转变。

在移民社会,文化的根不会变,但文化作为载体,已蜕变成在地化的独特生命体。文化的涵义很广,语言的使用是个面向,除了“吃风”“好彩”等带方言色彩的本土用语,我们还有掺入马来语的“巴刹”。总理宣布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将成立研究小组,有系统地研究和介绍本土华族文化的发展,想必就是要把我们自己的故事说得精彩。

梳理新加坡华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包括文字、语言、建筑、饮食、习俗、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等,可映照社会在不同阶段的变迁。或许也能看出,经历英殖民时期、二战、独立建国和经济腾飞后,新加坡华族文化的积累与整体国民意识的形塑,是如何相互牵动的。

国民意识的培育,是抵御外来干预的硬实力之一。

(作者是本报中国新闻组副主任)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