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能建:亲历百年不遇上海封城记

时间:2022-08-01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本人因工作原因旅居上海,今年3月份赶上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封城。本文尽量客观陈述个人亲历,记录这段非凡的历史片段。

2月底,上海出现了本轮疫情首起无传播源头的本土感染者。3月初,疫情传播迅猛。3月中下旬,上海市内已经是风雨欲来,有些公司已经主动做出了员工居家办公的决定。大家开始担心上海是否封城时,上海市政府相关人员表示“不会封城”。但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3月28日,浦东先行实施全域静态管理。4月1日,浦西也开始全域静态管理。

原来告知市民的是4月5日可以解封,但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日长夜大,4月13日达到上海本轮疫情感染峰值,单日感染人数达2万7719人。4月17日首次出现死亡病例。一直到4月底才慢慢看到感染人数呈下降趋势,但一直到执笔这一天(7月20日)还是有零星感染新病例出现。到目前的统计数据,累计本土确诊人数为6万3493,累计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超过60万,累计死亡人数595。

上海的封城措施从3月底开始,6月初市内解封。但很多城市对上海出来的人员还是强加了若干天的隔离措施;上海的封城还在继续。

封城期间,所有人员只能待在家里,最多在小区里走走。所有小区封闭管理,人员不得出入。所有公交停运,铁路停运,航空只有很少的几班。工厂几乎全线停工,学生改上网课,服务行业彻底停摆。绝大多数人的生计受到很大的冲击。几乎全体市民都必须接受两三个月时间在家隔离的局面。唯一值得庆幸的,可能是上海的疫情基本没有外溢到其他地方。

这期间发生了一些引发重大舆情的事件,值得一记。

一、4月中旬,小提琴家陈顺平因为突发疾病,疼痛难忍,加之疫情封控,无法得到救治,愤而跳楼自杀。二、4月底,宝山区张庙街道将其他地区捐赠的食品倒掉,被居民发现并曝光,舆论大哗。三、5月开始,人们逐渐怀疑,在如此严苛的封闭管控下,还有源源不断的新增病例,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强制居民做核酸检测时造成的交叉感染。此项怀疑最终被坐实。四、5月中旬开始,疫情严重的地方开始进行大规模喷药水消毒作业,还有入室强制消杀,遭到一些居民强烈反对。五、5月开始,上海市政府强行为一些老旧小区装隔离围栏,遭到不少居民强烈反对,但隔离围栏最终还是安装了起来。六、5月底开始,有些试剂公司(如中科润达)被发现提供不合格产品,造成“假阳性”事件。

扑朔迷离的致死率

一个大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社交媒体非常发达,在主流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交互对比中,出现了严重的不对等。主流媒体报道慎之又慎,顾虑重重。社交媒体空前发达,各种意见领袖不断发表评论,挑战政府权威,造成了事实上的舆论共振。

中国政府针对此次疫情,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且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措施大相径庭。决策的出发点在于如何评判此轮冠病的致死率。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判断本次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只相当于一次流感,甚至小过流感的威力。但中国政府的抗疫专家组,在3月份给出的数据是,奥密克戎平均病死率是0.75%,约为流感的七到八倍,是危害力巨大的传染病。

但目前基于上海已经有的庞大数据量,可以给出一个真实的上海奥密克戎病株的致死率——包含大量因基础病死亡但感染了奥密克戎的病例,为0.1%。这个比率与新加坡的统计数据非常一致。新加坡先前统计出来的致死率数据,完全可以为上海市的防疫决策提供参考。但是很可惜,这些都没有发生。

客观而言,上海在中国范围内,城市管理、市民素质、经济水平、文明程度等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城市。在这样天翻地覆的变故面前,基层政府职能部门能否发挥作用,人民是否有足够的忍耐和纪律,经济基础能否养活一个封锁城市的2500万的人口,都是极大的挑战。人群有着动物性的一面,处置不妥,很容易将一个密集的城市演变成丛林法则的世界。这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城市,根本想都不敢想此类封城举措的原因。万幸的是,上海基本平稳地度过了封城的几个月,虽然有汹涌的民怨,巨量的经济损失,不胜枚举的管理失策,但基本上没有什么恶性、危害巨大的公共事件产生。

市井百态凸显上海温度

上海有相对完善的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也全部下沉到各基层单位。这些人分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作任务:安排检测、分发食物、运送病人、医院配药、收运垃圾、派送快递、日常消杀、统计数据、沟通民众,等等。上海的平稳运转确实依靠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人员。

平凡的人和事往往能带来大的感触,也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记。当看到小区的物业和保洁人员因为疫情必须坚守岗位,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打地铺,但没有怨言;当看到小区的一些业主当起了志愿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满头大汗地往邻居家搬东西;当你刚刚开始提到家里食物不够,隔天就有不署名的好心邻居,在你家门口放了几包菜;当原始的以物易物模式开始了,你发现很多邻居往外分享很多,往自家拿的东西却很少;当某天你突然发现,有个邻居摆了个板凳,带上来工具,开始张罗着给大家免费理发。当大家有更多时间审美身边的花花草草、各种小动物,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你会觉得上海还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有公民社会基础,有温度,能自治的城市。上海的繁荣可以持续下去,即使在2022年受到冠病疫情的沉重打击。

作者是在上海工作的新加坡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