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明报
作者:李克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助选期间遇袭身亡,日本民众及国际社会错愕不已。一是日本二战后政治稳定,近几十年鲜有政治暴力事件;二是参议院选举焦点没有什么争议,都是大众关注物价高涨、修宪派能否取得所需议席等。
日本当地民情舆论
事发后不少日本民众往现场献花悼念安倍。有受访者带同儿子到场,认为安倍为国家付出良多,希望儿子以他作榜样;另有受访者觉得安倍还有很多政策未完成,本来期望他将来可第三度拜相。
执政自民党与其他在野党都谴责暴力,表明会捍卫民主与言论自由,绝不屈服于恐怖主义。首相岸田文雄强调会承继安倍的思想,保护民主。立宪民主党、公明党及共产党等纷纷哀悼安倍,指出大家的政治理念虽南辕北辙,但言论都不应被暴力所阻。及后得悉凶手的动机与宗教团体有关,而非政治议题,安倍之死可说是无妄之灾。
各大日本媒体对安倍的短评,多是二战后出生的第一位首相,以及宪政史上在任最长的政府,对其政策有所嘉许。《日本经济新闻》的讣告赞扬安倍是精明政治家,特别是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于2016年提出的“自由与开放的印太”,都引领日本回归世界舞台。《日本时报》则引用评论文章认同安倍经济学,以及修复与中国关系的贡献。《读卖新闻》取态类近,透过访问英美学者带出安倍的积极外交取得国际社会信任、强化美日同盟等。
当然安倍亦非完人,《朝日新闻》回顾安倍一生时提及他任内订立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森友学园问题,还有安倍赏樱会丑闻等,都令日本的民主蒙上一些污点。
藉着安倍遇刺身亡事件,执政自民党与修宪派在参议院选举大胜,首相岸田表明会完成安倍的遗愿,预料日本将加快修宪步伐。美国总统拜登与岸田通电话时,盛赞安倍留下“不朽遗产”,除了“自由与开放的印太”,还有美日印澳联合对话框架(QUAD)。岸田应诺会继往开来,紧随安倍的外交方针。可见安倍对内对外都有影响力,问题是他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他掀起的涟漪可以持续多久?
延伸小泉纯一郎路线 逐步实现右翼愿景
安倍个人在日本政坛的影响力经几十年耕耘,当然不能忽视,但他亦只是右翼其中一员、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特意栽培的接班人。小泉于2005年第三次改组内阁时,任命安倍为内阁官房长官;2006年,仅52岁的安倍成为首相。早于2006年竞选时,安倍主张修改二战后的“和平宪法”,日本需要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在外交及军事上可以独立自主。经济方面,安倍提议持续的体制改革,从而将日本带出长期经济低迷。但其实这些路线都是小泉的延伸,或者说是日本右翼的诉求。例如早于安倍成为首相之前,小泉内阁已铺路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直至安倍上任后落实。
安倍于2012年再拜相,再度贯彻小泉之志。2013年安倍质疑二战东京审判的正当性,又指日本侵略无定论;同年表明会修改和平宪法第9条,使日本可名正言顺拥有军队及作为“正常国家”的交战权。2014年安倍首次于“建国纪念日”发表演说,呼吁民众培养爱国心,建设“自豪日本”。至2015年,安倍藉着自民党在国会的优势通过新安保法案,以扩大自卫队派遣海外的范围。他亦在不同场合谈及日本“不应背负谢罪宿命”,有意无意地淡化二战的“深切忏悔”或“非核三原则”(不拥有、不生产、不引进核武器)。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安倍经济学,安倍将小泉过去的政策加以改善及强化,使其政府获得长期支持,慢慢实现右翼的愿景。
日本右翼的影响力不止安倍一人。安倍2020年离任首相,后继的菅义伟因冠病疫情及东京奥运会而无暇兼顾其他事宜。岸田与安倍派系不同,但对修宪及重建日本强国地位,基本上目标相同。安倍早前凭借前首相身份,提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及“共有核武”(拥核国与同盟国共有核武器),为岸田塑造日本国内国外的讨论空间,现在岸田亦公开称继承安倍遗志。但还有一人值得留意——小泉纯一郎的儿子进次郎,他在首相官邸公开宣布婚事,亦是菅义伟政府的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受访时透露,他于行刺事发前一天与安倍通过电话,亦在6年前同一个地点做街头演讲。一下子小泉父子与安倍的关系可说是变得一脉相承。不过若说是安倍的影响力,似乎是日本右翼的持续影响力比较合适。
安倍为东亚添乱?
大部分评论肯定安倍的外交政策,但于东亚而言,安倍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先说俄罗斯。安倍一直希望解决与俄国北方四岛的主权问题,但经多次领导人会晤,依然没有丝毫进展。朝鲜的导弹及核威胁让安倍干着急,他曾多次要求中国与美国发挥影响力。及至特朗普与金正恩在新加坡会面后,安倍表明希望亦可与金正恩举行双边会谈,当中除了核威胁,还有几十年前被朝鲜绑架的日本人问题。安倍一直要求美国总统帮忙从中斡旋,但最后华府可为日本做的不多,朝鲜亦没有答允与日本会谈。安倍的右翼取态亦破坏了与韩国的关系,令双方本来在历史及领土纠纷的分歧更形恶劣。
而进一步制约安倍影响力的,分别来自中国及美国。安倍展开第二个任期时,正值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余波,日系汽车于中国销售急跌,最愿意在日本花钱及数量最多的中国游客杯葛日本。
2013年初,安倍透过执政联盟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向大陆政府总书记习近平转交他的亲笔信,希望以党与党的关系缓和国与国关系,安倍表明希望尽快与习近平会面。但安倍不断发表右翼言论,被习近平于同年的博鳌论坛暗批,指一些国家以一己之私搅乱世界,日美当可算在内。该年7月,中国否决与日首脑峰会,指安倍必须以实际行动显出诚意改善中日关系。而相信大家会记得的一幕,是2014年11月中国主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未等安倍将话说完,习近平已将头转离安倍,当时后者难掩尴尬之情。
而美国有鉴于安倍的右翼言论,与东京保持了相当距离。2013年中美韩举行战略协商,就将日本排除在外。2014年华府劝阻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以免进一步危害东亚的战略稳定;同年美国要求日本归还300多公斤核原料,似是提醒日本必须遵从“非核三原则”。至2015年安倍访美在当地国会发表演说,成为首位日本首相获得如此高规格接待。据报本来安倍是要推销“新日本观”,寻求与美国更平等的合作关系,却遇到部分国会议员联署要求安倍要有正确历史观,最后安倍在演说中就日本于二战时的角色表示“深切忏悔”(deep repentance)。
中美联手 见安倍外交影响力界线
在中美不约而同的联手下,安倍不得不有所收敛,但显然已可见安倍影响力的界线,而且有些结构性问题非安倍一人之力能达。首先,中日经贸关系限制了安倍的对华政策,日本政商界深明与中国不可能完全经济脱钩。其次,因应中国崛起,日本更需借力美国,但倒向美国一方即安倍的外交自主权会受限,除非那些提议正合美国利益,如印太战略;反之安倍一些个人主张会被美国拒绝,例如2016年美国就曾拒绝日本派军舰到南海参加“自由航行”,以免刺激中国。最后,安倍纵然有政治远见采取全天候外交,于俄、朝、韩、中、美之间可做的还是不多,原因非在安倍,而是日本的实力有限。
安倍于日本国内的影响力,相信会被右翼势力传承;其对外影响力大概是为印太战略留下清誉,始终实际推手的还是美国。
作者是东京国际大学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