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发生重大转折,俄罗斯对乌东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后,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联合七国集团对俄罗斯进行“毁灭性”经济制裁。
去年以来,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一直以经济制裁威胁俄罗斯。拜登说如果俄罗斯“入侵”,将会对普京总统施加他从来没有见识过的经济制裁。国务卿布林肯则威胁俄罗斯,会面对到目前为止美国所没有使用过的高影响力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例如阻止卢布兑换美元,将俄罗斯赶出国际结算体系等。
现在看来,美国设想的用经济威胁作为威慑工具的效果并没有达到。事实上,过去八年里,俄罗斯一直处于美国和西方盟国的高强度经济制裁之下,但事实证明这似乎对俄罗斯的决策毫无影响。人们自然要问,此次所谓的“毁灭性”制裁有用吗?而根本的问题是,为什么经济制裁已经反复被证明没有用,美国却仍然紧抱不放,如何来解释这个相互矛盾的现象呢?
笔者认为,美国不断强化的“经济制裁至上论”迷思,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冷战意识形态狂热的政治正确,以至于无法走出困境。
经济制裁的孪生兄弟
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实际上是冷战后美国外交走向日益强制型的两个基本路径,而这本质上根源于美国自视为冷战绝对胜利者的错误认知。冷战结束前夜的美国,同样是一个极度疲惫的超级大国,苏联的突然解体,让美国对于冷战认识的逻辑被重新打包。美苏几十年的军事争霸,不仅拖垮了苏联,同样让美国陷入经济和社会困境。
越南战争后,美国被迫放弃美元兑换黄金的金本位体制,意味着美国战后经济实力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财政和经常项目陷入巨额双赤字,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美日贸易战等让“美国衰落论”成为舆论主流。无论是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还是阿伦·弗里德伯格(Aaron Friedberg)的《疲惫的巨人》(The Weary Titan)都隐含了上述问题意识。
同一个时期,约瑟夫·奈教授创造出的“软实力”尽管影响很大,但实际上也是美国对自身实力下滑的默认表现。苏联的突然解体,让上述“美国衰落论”突然被“冷战胜利者论”所覆盖。历史的终结,美国单极体系的霸权稳定论,不可或缺的国家等各种理论,被不断开发出来。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被重新解释为美国军事强硬下苏联被迫让步的结果,苏联的解体则被主要理解为民主战胜专制的意识形态竞争成功。
正是因为上述冷战胜利者的认知基础,让美国在冷战后开启了在全球推广民主,使用的手段也主要是以被认为带来了冷战胜利的法宝——军事干预和经济制裁。以推广价值观来建立新国际秩序为使命的美国,在冷战后先后在索马里、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战争,这些军事干预都以失败告终,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此相平行的是美国在冷战后,越来越依靠经济制裁来让那些被美国认为“不负责任的国家”就范。这些往往是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而美国不愿意军事介入的国家。
以冷战胜利者自居的美国,有意无意地将自身作为全球规则的化身和模范,在对外关系上采取单边主义,外交在美国的治国术(statecraft)中似乎变成了一项选修课。本世纪初,基辛格博士出版的书籍《美国还需要对外政策吗》,可以看成是对于全球化时代美国外交未来的忧虑。无论是阿富汗还是伊拉克,美国在最初几个月的压倒性军事胜利,让美国开始相信任何国际问题都可以找到军事解决的办法。
而对于中俄这样的核大国,军事打击自然不是选项,因而经济制裁似乎变得很必然。新保守主义者坚信,这比起冗长的外交谈判、政治解决,来得速度快、效率高。不相信对话和不愿意对话的气氛,让美国对外政策上的政治外交地位逐渐下降,外交军事化和制裁化倾向日益明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是一对孪生兄弟。
美元霸权迷信与经济制裁迷思
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贸易和投资急速增长,美元作为被默认的国际交易货币被广泛使用,美元获得了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美国利用这个金融霸权,使得美国财政部可以轻松掌握所有以美元结算的国际交易信息,实际上也获得了可以进行经济制裁的手段和名单。
2001年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以反恐和断绝恐怖主义资金链为由,大规模升级制裁机制,不仅对所谓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进行制裁,还发展出对与这些国家有商业往来的国家、公司甚至个人进行“次级制裁”,即通常说的长臂管辖。美国将“金融体系武器化”,让那些从事美元业务的金融机构,很难跟被制裁的政府和公司交易。与此同时,美国的司法部还可以对那些被制裁的实体和个人,用国内法进行起诉。
由于美国的冷战胜利者自我认知,全世界经济都靠美国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于美元霸权的信心,美国在过去20年越来越频繁使用经济制裁手段。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数据,从2000年到2021年,美国的经济制裁数目增加了近10倍。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每年平均大约指定500个制裁对象,到了特朗普时代几乎翻倍。拜登总统执政后不久,就已经对缅甸、中国,以及俄罗斯新增加了经济制裁。
过去20年中,美国制裁最为长期化和激烈化的估计是朝鲜和伊朗,然而无论是奥巴马时代对朝“战略耐心”下的单边经济制裁不断加码,还是特朗普时代对伊朗“极限施压”下的全面制裁,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既然对朝和对伊都没有取得效果,美国制裁俄罗斯可能有效果吗?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美国已经对俄罗斯进行了资产冻结、旅行禁令、金融和贸易的限制等高强度的制裁;而美国从来没有对这些措施的结果进行过真正的评估。毫无疑问,制裁会影响俄罗斯经济,但过去八年历史证明,俄罗斯通过内生发展和多样化经济伙伴等办法,不仅可以适应,而且还增加了大量外汇储备,目前世界排名第四。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经济制裁
人们不禁会问,经常听到美国制裁某国,但似乎不怎么听过美国解除对哪国的制裁,为什么解除制裁那么难呢?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本质上是一样的,发动起来容易但是解除起来很难,因为解除意味着霸权国家的所谓国际信誉受损。无论是动武还是制裁,目的除了要让被打击对象国家改变行为,更加重要的是要在国际社会中立威。
这种面子效应,往往让美国对于被制裁国的细微变化不满足,甚至熟视无睹,而且要求被制裁国毫无保留的单方面的失败或者求饶,因为这样才能够达到美国政府在国内政治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上能够进一步立威的效果。然而这种效果通常很难得到,因为被制裁国的逻辑,并不会按照美国的脚本进行。
除此之外,美国的打击或制裁往往经由国会立法,而取消这些东西又要国会通过。美国国内政治的两极化,让解除制裁比发动制裁难得多。这样一来,被制裁国完全没有动力去谈判,因为它们知道任何的让步都是徒劳,就算美国政府作出承诺,最后也会被国会轻而易举地否定。
要取消被美国用高度意识形态定义的被制裁国的经济制裁,在美国国内政治中都是风险很大的事情。以俄罗斯为例,过去近20年来,美国将其定义为威权国家,并长期丑化普京,已经让反俄成为政治正确,因此作为惩罚俄罗斯的最重要手段的经济制裁,只能够不断增加而不可能减少。换言之,经济制裁没有逆转机制。
经济制裁的未来
乌克兰危机和美国新一轮制裁,会让美国金融霸权进一步透支。在国际金融世界里,最为重要的实际上就是信任,从美国放弃了金本位体制以后,实际上美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没有黄金作为背书的纸币,之所以大家还在用,是因为美元的流动性好,各国还信任。
但是如果美国持续滥用信任,其他国家就会认为,过度依赖美元的全球金融市场是不可靠的、不平衡的,甚至是危险的。结果各国会找其他办法来规避美国滥用金融特权风险,例如新支付系统、用本币结算,这会加速美元霸权的解体。
作者是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美国的打击或制裁往往经由国会立法,而取消这些东西又要国会通过。美国国内政治的两极化,让解除制裁比发动制裁难得多。这样一来,被制裁国完全没有动力去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