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时报》社论
近日国际油价明显上行,主因即是乌克兰地缘政治冲突扰动,致使国际两大指标油价布兰特原油(Brent)及西德州原油(WTI)双双涨破90美元(120新元)/桶大关,创2014年以来新高,加以目前恰处在北半球进入冬季取暖用油旺季、美国受到暴风雪侵袭等多重因素下,市场分析师纷纷预测油价涨破百元机率大幅上升。
俄乌局势之所以让国际原油市场如此敏感的原因有三:首先,俄罗斯为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及出口国之一(和沙特阿拉伯并驾齐驱),每日产量超过千万桶,约占全球10%。一旦战事爆发或将影响到俄罗斯原油生产,也可能因运输困难或军需用油增加而导致出口量减少。当然,俄罗斯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甚巨,使执政者或将对全面热战有所顾虑,但目前仅仅透过在乌克兰边境附近集结兵力,就能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严重威胁,进而使政治对手承压,自不失为可用策略。
其次,俄乌冲突加剧也令市场担心俄罗斯经由乌克兰出口至欧洲的油、气管会因此瘫痪,进而造成欧洲地区能源供给短缺,透过替代效果推升油价。由于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成员国产能受疫情拖累,即使是产能最丰的沙国,备用产能也仅在百万桶/日左右,也即现今全球没有立即足够的备用产能,能够替代俄乌开战造成的原油供给缺口。
第三,倘若战事果真爆发,扬言不直接参战的美国可能会对俄采取外交或经贸制裁行动,如联合盟国对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实施制裁或出口管制(如阻挠俄方取得相关设备,借以减少产量),或迫使一些俄罗斯原油买家寻找其他的供应来源,造成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失衡加剧。
前述市场对俄乌冲突的担心,自然会反映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以及原油远期期货曲线(CCRV)的变动上。如2月11日白宫呼吁美国公民撤离乌克兰当日,布兰特原油期货CCRV不只短线斜率加大,且整条CCRV较前月大幅上移,既反映短期原油供不应求情绪加深,更显示市场对长线油价的预期也同样上升了。尤其是自诩可将国际油价调控在合理区间的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及伙伴国(OPEC+)未在近日油价骤升之时,借由增产抑制涨势,抑或其根本没有相应能力在短时间内补足市场需求缺口,让市场对OPEC+未来供给量增加的预期再度下调,令原油CCRV曲线大幅度的上移。
确实,在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时,国际油价因各国封锁措施导致需求量锐减、油价大跌(一度出现负油价),乃至于之后疫情对全球供给面带来扰动,且运输成本飙升等情形出现时,OPEC+的减产策略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使这波原油的多头行情延续两年。其间,纵使国际油价一路上破70美元/桶、80美元/桶等关键整数关卡,OPEC+也仍旧按兵不动。直到近期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升温,国际油价上破90元/桶,甚至将再见百元油价时,OPEC+才于2月2日决议自3月起调升产量配额每日增加40万桶。问题是,由于部分成员国或因长期投资不足,或因疫情对原油生产供应链造成冲击,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如利比亚)、异常气候干扰(如伊拉克、尼日利亚)等影响,使该等国家无力快速增加产量以达配额,连带让OPEC+调节当前高油价的能力恐有限。
此外,在国际油价上看百元的期待下,近几周美国页岩油产量虽微增,但当前美国联准会饱受通膨高涨压力,升息循环启动在即,使页岩油业者难以复制2014年国际油价百元之际,受惠于联准会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得以取得低廉且大量的资金投入页岩油探勘与开采之盛况。相形之下,伊朗核协议的达成与否,恐成为短线原油供给能否显著增加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美国在去年末释放5000万桶战备储油,仍无助平抑油价下,未来或将加快进行伊朗核协议的步伐。虽说市场预估,即便伊朗原油解禁,短时间内产量也难回巅峰,但每日仍有近百万桶产量的挹注,可望舒缓原油供需基本面的紧张。
展望国际油价,今年初世界银行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成长率为4.1%,高于长期平均水准,而近期公卫专家们纷纷表示高传染力的Omicron变种病毒致病率低,加以各国疫苗施打覆盖率已达一定水准,全球许多国家相继宣布与病毒共存。在防疫限制逐渐减少甚至全面解除下,短期内原油需求的增长仍会持续。惟前述俄乌地缘政治冲突、OPEC+产能增长缓慢…等掣肘原油供给的因素仍在,使国际油价仍可获得不小的支撑力量,续处多头格局。至于,短期内油价百元警报能否解除,端视俄乌冲突走向而定,若能透过国际外交手段解决冲突自然是最好的情境;如两国对峙持续,各界就只能寄望于OPEC+产能的提升、美国页岩油的增长,以及伊朗原油早日回归,多少发挥一些减缓国际油价涨势的力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