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航:冠病疫情与世界不确定性

时间:2022-01-31 08: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热点话题

冠病疫情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依然没有结束迹象。欧洲在这个冬天刚经历了第五波疫情,正面临冠病和流感双重威胁。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7500万起,累计死亡病例超过90万起,均属全球之最。

世界上公认的最发达地方,却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这个悖论值得我们深思。在冠病疫情的诸多启示中,至少包含一个重要维度:世界的不确定性。

面对这个世界时,人类常偏爱确定性。因为确定性往往意味着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掌控,从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例如,如果被观察对象在时空定位和运行规律上是可以被确定的,人类可据此设法应对,趋利避害。人们从稳定的生活状态和确定的秩序及发展方向中获得安全感,进而对未来怀有愿景和信心。

然而,世界上不确定因素总是难以避免。例如当冠病疫情突如其来时,各国猝不及防,被迫调整日程。现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希望疫情过后经济社会能重回正轨,恢复昔日景象。换句话说,人们希望通过努力消除不确定性,回归确定性。

在国际关系中,偏爱确定性的思维方式也是常见的。例如,欧洲一体化是二战后一些欧洲精英最先推动的,体现了对消除战争、实现欧洲和平与联合自强的追求。因此,有人称欧洲一体化为一个宏伟项目,也即一种社会工程、试验、要实现的愿景。这是一种进步主义的努力,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与启蒙运动以来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乐观主义信念一脉相承。

但是,欧洲一体化近年来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例如英国脱欧。英国脱欧公投的结果出人意料。事实上,公投结果本身是一种不确定性的体现,又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了新变数。

冷战结束后,美国著名政治学者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历史会朝着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某种模式会成为世界现代化的最终版本。可以说,这种论点也是偏爱确定性思维的体现。近年来,福山也认识到历史并未终结,还在发展,而他原来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在观察和判断国际事务时,人们因偏爱确定性而忽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难免陷入思维误区和出现误判。

2019年以来的冠病疫情再次凸显世界的不确定性。疫情发展趋势恐怕是多变的。目前疫情本身还在继续,没有完全结束,也存在反弹的可能性。然而,在2020年当第一波疫情在一些国家刚被遏制住时,乐观主义情绪就开始高涨,有人乐观地判断疫情进展,提前畅想后疫情时代。多数人未曾料到疫情存在反复,会有第二波甚至现在的第五波。这反映人们观察和判断疫情的一种一厢情愿式的思维误区,即由主观愿望、希望和期待干扰了客观判断,在增强信心的同时却常常导致谬误。

如果从更深层次上看,疫情是世界不确定性的具体体现。事实上,世界的不确定性远不止疫情一个因素。例如,非传统安全因素在世界各地存在。理论上说,非传统安全因素的清单可以是无穷无尽的,即世界上的不确定性来源也是无穷无尽的。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人们对确定性的偏好而转移。因此,我们须要正视不确定性的存在,这会让我们在讨论世界和人类社会未来时心存谨慎。尽管不少观察家喜欢预言一个确定的未来方向,然而世界的未来常常不可测,这也正是其迷人之处。

作者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四川大学—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