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东南亚华人应落地生根

时间:2022-01-25 09: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东南亚华人应落地生根

2022年1月25日

作为华裔分布最多最广的区域,东南亚地区的发展长期以来因华裔的投入而更加丰富多彩。虽然只是6亿多人口中的少数族群,但从社会文化到工商科技,华裔在东南亚的历史角色不容忽视。

华裔文化中的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对祖辈文明的感念,是传统美德之一,但世世代代落脚东南亚土地并在各自建国之后的身份转换,必须认真面对与务实看待。印尼国信集团创办人翁俊民日前在《联合早报》与马来西亚、印尼三国媒体与学府联办的“东南亚讲堂”上,主讲“印尼华商今昔——国家定位和角色”,对这一宏大而敏感的课题提出了坦诚的见解,他大力呼吁当地华裔落地生根,积极贡献本乡本土。由于他所身处的国家是世界最大回教国,加上华商身份这两重敏感性,更使这场演讲分外值得关注。

他的观点事实上超出印尼一国,对整个东南亚区域都有深刻意义,甚至不仅止于华裔,而是对于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社会,都具有参考价值。

印尼华裔有深刻的“排华”记忆,其中最严重的两次来自1960年代和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但近20年民主化以来,排华已不再成为权力官方解决政治困境的出口。不少印尼分析人士指出,排华问题的背景复杂,其中也包括一部分华裔或华商在当地的言行举止所积累的民怨。这包括有华商长期涉入官商勾结、破坏环境、逃漏税等自私自利的恶性行为,同时又在社会上炫耀财富,压榨工人,都给自身族群造成负面形象。

时至今日,土生土长的华裔如何看清楚本身对国家的义务与责任,积极融入本土,以国家为效忠对象,扮演好一己作为公民、参与建国的角色,经商者守法经营,积极公益,这些必要的转型不仅适用于印尼,也是每个社会对企业家与华裔的期待。

华裔本身继承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东南亚各地开花结果,对于护持与传承文化精神遗产,向来都有积极的动力。印尼在过去采取不宽容的全面性同化政策,民主化以后则逐渐以尊重差异、宽容并存的政策为主导,今日国会议员和内阁都有不少华裔人士,显示佐科政府的包容性。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裔,有些已自然融入当地社会文化甚至广泛与异族通婚繁衍下一代,但仍保留些许华裔文化传统习俗,有些则仍然维持相对强大的华社。但无论是第几代,既然决定落户于斯土,则认同于斯民斯国,以吾土吾民的利益为最高依归,毋宁是理所当然的信念与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少数族裔持续保存自身固有的文化和宗教,争取发展空间,可以进一步丰富国家整体的文化资产;但如何在必要时与国家利益进行精准的平衡,须要更多开诚布公的集体协商。事实上,包括华裔等很多族群的传统文化都具备普世意义,例如孝敬父母、勤俭、诚恳、乐善好施等等。然而每个国家情况不尽相同,在族群关系更复杂的环境里——例如印尼有700个族群,在弘扬传统习俗时,如何保持内敛不张扬,有时候是一种美德。在新加坡,身为多数族群的华裔,则要反过来学习如何对少数族裔的文化保持宽容与尊重。

近些年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斐然,国力不断提升,东南亚部分华裔不免感到震撼与动摇,倘若所在国家的发展长期滞后,更难免产生“定位不清楚”的身份认同疑惑。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曾坦率要求邓小平终止对东南亚华人的统战广播,其意义便是要推动生长在当地的华裔一心一意落地生根,回归对本土的认同。翁俊民的直言适时提醒华裔和华商:同胞就在你身边。把本乡本土的家园建设好,在吾辈百年之后,留下和平与繁荣给后人,需要不分族裔的共同努力。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