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政府在12月25日宣布,撤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改由大陆政府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长马兴瑞接任。美国总统拜登刚在12月23日签署《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禁止带有新疆出产的原料或部件的产品入口,大陆政府此时替换新疆一把手,因而引发各界不同的解读。全球贸易已经因为冠病疫情而深受影响,美中的大国博弈把贸易武器化,更让全球供应链的困境雪上加霜。着眼世界经济复苏的大方向,大国必须克制采取贸易打击敌手的诱惑。
《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在美国参众两院几近全票通过,反映当下美国政坛对中国的态度。法令把举证义务转移到企业身上,要求它们必须向官方证明自己的工厂或者供应商,没有使用以奴役或胁迫手段制造的商品。生产电脑中央处理器的美国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就因为发函要求供应商避免使用与新疆有关的产品、劳工和服务,在中国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有官媒的评论员呼吁政府反击,建议把美国所需的产品如稀土和药物的相关中国企业,转移到新疆注册,逼迫美国官方和企业违反新法。
尽管中国官方形容新法企图“以疆制华”,并恫言会“坚决回应”,但陈全国的调动,从表面看却显得中国官方相对的克制。大陆政府新疆党委刚在10月25日举行全体会议,在去年被美国政府以侵犯人权为由予以制裁的陈全国继续留任党委书记。但才过去两个月,就换上了被视为有技术官僚背景的马兴瑞。虽然这一人事变动未必跟美国的新法有关;马兴瑞接任后是否意味着新疆的维稳政策调整,目前也言之过早,但至少不是针锋相对的“坚决回应”。
美国针对新疆的新法对全球供应链影响深远,受波及的原材料包括棉花、矿物、石油和食糖等。以新疆棉花为例,其产量在2020年占中国全国总产量的84.9%,占世界棉花产量20%以上,产值700亿元人民币(约150亿新元),跟棉花相关的中国纺织业从业人口超过100万人。所以,美国的新法无疑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美国主打维吾尔族人权侵害牌,对在外交上进一步孤立中国也有一定的成效。欧盟、日本等国家也都出现类似动作。
从全球供应链稳定和复苏的角度而言,美国的新法显然会导致相反的结果。不但受影响的美国企业必须寻找新的供应商,其他依赖美国作为出口市场的国家,也无法忽视新法的潜在威胁。这些对现有供应链的干扰,必然对全球自由贸易形成负面影响,而且肯定会提高成本,最终加重消费者的负担。此外,这种让日常贸易出现变数的做法,也会影响整体供应链的可靠性及信誉,长期而言只会迫使全球贸易出现倒退。
利用贸易制裁作为外交手段虽然不是新鲜事,但随着美中大国博弈的升温,近来似乎浮现了频繁化的不祥势头。在《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之前,中国也曾通过行政手段禁止澳大利亚煤矿和一系列商品入境,以惩罚堪培拉呼吁世界卫生组织对在中国武汉首先暴发的冠状病毒疫情,进行公正透明的溯源调查。又如近期立陶宛向台湾靠拢,中国宣布了一系列禁止立陶宛和含有该国原材料的欧洲商品入口的措施。
这些手段肯定打击了全球正常贸易,却不必然出现使用者所期待的结果,有时候甚至得不偿失。例如三年前美中互相加征入口关税的贸易战初期,中国转而大量采购巴西大豆,就伤及了不少美国农场主;而更广大的美国消费群体则必须为更高价的日用商品买单。同样的,中国近期的电力吃紧,背后原因错综复杂,但里头多少也有限制澳洲煤炭进口的因素。
虽然批评者认为全球化加剧了不平等,但数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全球自由贸易有利于促进共同繁荣,减少世界赤贫人口。更重要的是,自由贸易有助于增加国际互信,减少冲突和战争的风险。因此,至今受惠的世界各国必须竭尽所能,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的平稳发展,莫让它被肆意“武器化”,继续沦为大国博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