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向互联互通“假外资”挥刀

时间:2021-12-20 10:1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路透社

作者:刘珞焱

中国证监会上周五发布有关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规定的修订,剑指“假外资”,沪深股通投资者将不再包括内地投资者。分析人士表示,政策短期对市场可能带来冲击,但中长期影响较为有限,由于中国稳增长宽松的基调以及人民币的坚挺,后续北向资金仍有持续流入的动力。

证监会在关于《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的修订说明中,将第十三条第一款修订为,“投资者依法享有通过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买入的股票的权益。沪深股通投资者不包括内地投资者。”

“短期肯定有点影响吧,但没什么太大影响,因为北上资金每天成交量占比还比较少。而且这个处理的问题针对的是有些假外资炒一些小票,但实际上真正的大票、蓝筹这些假外资是没什么太多边际影响力的,”华南一券商人士称。

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建立技术连接,使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可以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证监会称,近年来有部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通过沪深股通交易A股。目前此类交易总体规模不大,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投资者数量约有170万名,但大部分无实际交易,近三年有北向交易的内地投资者约有3.9万名。

“此类证券活动与沪深股通引入外资的初衷不符,且这些投资者中98%以上已开立内地证券账户可直接参与A股交易,两种途径交易有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也给市场造成了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谓‘假外资’的印象,不利于沪深港通的平稳运行和长远发展,”证监会表示。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称,这种修订是对投资者身份实施进一步的强化穿透监管。“考虑到此类交易占比不足1%,这一举措对北向资金的流入影响不大”。

他认为,修订的用意更多的是从严管理内地投资者返程交易行为,降低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并及时打击采用“假外资”身份进行北向交易、扰乱市场秩序、危害市场稳定和金融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对于内地投资者的认定,证监会表示,内地投资者包括“持有中国内地身份证明文件的中国公民和在中国内地注册的法人及非法人组织,不包括取得境外永久居留身份证明文件的中国公民。”

“马甲没了,都是真外资了,就真的更纯粹了,”上海铭环资产执行事务合伙人夏天表示。

他认为,这会让北向资金的流向更具参考价值,对市场来说是好事。

证监会为此做了过渡期安排,自规则实施之日起,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政策实施之日起1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买卖A股。

过渡期结束后,存量投资者不得再通过沪深股通主动买入A股,所持A股可继续卖出;无持股内地投资者的交易权限由香港经纪商及时注销。

但也有一些市场人士称,这表明监管层试图熨平股市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且可能对市场形成短期的中大利空。

世纪红帆资产管理副总经理张成宇表示,这些(伪外资)资金都是国人持有的外汇,买境内股票的时候依然是外汇的身份。国内的资金采用这种方式,换成外汇之后,再回到国内,成了突破了资本项下自由流动限制的资金。从而形成不稳定的因素。

他认为,这些资金如果在国内股市走到高位的时候,可以自由撤出。而所谓的北向的比例越来越高,实际上已经突破人民币的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流动的限制,不利于中美货币博弈的情况下,维持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如果有风吹草动,可能引发大量的逃逸形成国内股市的不稳,”他并称。

为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资、促进要素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中国证监会还就修订《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的监管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拟拓宽沪伦通适用范围,境内将深交所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纳入,境外拓展到瑞士、德国。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10月下旬表示,要落实好合格境外投资者新规,完善和拓展沪深港通、沪伦通和中日ETF互通机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期货市场开放范围和路径,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工具。

方星海今年4月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国有手段防止外资大进大出造成市场不稳定,有信心在开放的过程中维护好资本市场稳定。

他并称,会进一步创造条件,把A股纳入几大主要指数的纳入因子进一步提升,纳入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以吸引更多外资进来。

香港证监会则在今年8月批准港交所推出A股指数期货合约,为投资者提供一项重要且崭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并于10月启动交易。中国证监会称,此举利于丰富境外投资者投资A股的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吸引境外长期资金配置A股,巩固和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在2022年的展望中认为,2022年中国股票整体有中双位数的上涨空间,许多不利因素很可能已计入估值,监管方向应该也很快会变得更加明朗。因此,在强劲的盈利以及出台定向支持政策的预期之下,长线投资者可以逐步积累中国市场中的成长性板块敞口。

“毕竟,中国体量太大且极具创新能力而不容忽视。我们建议中期内可投资战略性重点行业,短期内看好周期性行业,”瑞银表示。

中信证券月初在报告中称,2021年初至今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3,584亿元,测算累计净流入3,739亿元,其中配置型外资净流入3,708亿元、交易型外资净流入51亿元、托管于内资港资机构的资金净流出19亿元。

中信报告并表示,北向资金目前持有A股市值2.68万亿元,其中配置型外资持有2.1万亿元,交易型外资持有4,362亿元,托管于内资港资机构的资金持有1,286亿元。

市场人士称,中国的稳增长政策支持,加上人民币升值,吸引北向资金进场,后续在国内宽松而海外开始收紧的预期下,国际资金或仍有进一步流入的动力。

得益于源源不断的客盘结汇需求,今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偏强,基本无视美元强势的影响,并在月初攀升至逾三年半高位。这也使得人民币汇率CFETS指数一路回升至六年新高。

多数机构预期明年人民币的波动在6.3-6.55区间,和今年人民币的整体波幅相似,而预期人民币到6.2和6.7的较少;其中全球新冠疫情走向将影响中国出口韧性,而美联储加息节奏会影响中美利差和美元走向,这对全球资本流向也会带来较大变数。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称,最近中国在政策上清晰转向宽松继续支持其对A股的偏好,但A股亦受中美非贸易摩擦升温,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可能变得更为鹰派的影响。

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的中国大陆政府中央经济会议上周五闭幕,提出经济面临“三重压力”,要求明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政策发力适当靠前。“逆周期”也重回视野,会议要求“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但对于离岸的中国股票,鉴于中美关系复杂性上升,摩根士丹利称短期则表示谨慎。“围绕外国公司问责法的进展,以及报导称更多中国公司可能被美国财政部列入中国军工复合体企业清单,都会导致美国投资者被禁止投资该等公司,而美联储2022年的加息风险也会影响离岸的风险情绪和流动性。“

东北证券在报告中称,从成交额占比来看,北向资金今年保持较强的活跃度。在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坚挺背景下,国际资金仍有持续流入动力。

“从历史来看,北向资金的持仓变化对A股整体走势具有一定的前瞻和指引作用,建议积极布局跨年行情,布局北向资金增持较多的消费、金融等价值蓝筹股,”该券商表示。

此外,由于中国今年对新能源行业的持续政策支持,外资对A股的新能源板块配置显著提升。据港交所数据显示,截至周五北向资金透过互联互通机制持有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股份从年初的1.3亿股增至1.97亿股,持仓市值接近1,300亿元,仅次于贵州茅台。

北向资金对光伏龙头--隆基股份的持股比例也从今年初的3.24亿股,激增至截至周五的6.46亿股,持股数量已然翻倍,持股市值超500亿元。

中国大陆政府中央、国务院10月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这份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文件指出,要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由于内外资的一致青睐,今年新能源板块远远跑赢大市,中证新能源指数年初迄今大涨超六成,以宁德时代为第一大权重的创业板指劲扬16%,同期A股的沪深300蓝筹指数则下挫5%。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