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行业在疫后的表现持续低迷,去年11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更按年下跌7.3%,是连续九个月下跌。受访学者认为,陆港两地经济疲弱,香港零售业界要提供更多消费券或折扣券,才能吸引市民和旅客消费。
根据香港统计处周四(1月2日)公布的数字显示,2024年11月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为317亿港元(下同,约56亿新元)按年下跌7.3%,远逊于市场预期的下跌3.4%。
在各主要类别之中,耐用消费品的跌幅最大,按年跌逾21%;其次是百货公司和燃料,分别下跌12%和一成。
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的销货价值下跌5.4%;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销货价值跌18%;服装销货价值跌7.5%;超级市场货品的销货价值则升3.5%。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解释,受到消费模式转变及港元汇率偏高的影响,去年11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继续下跌。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则认为,近月香港零售额介于290亿港元至约300亿港元,由于去年11月并无长假期,港人留港消费,在没有节日带动下,零售额录得317亿港元尚算不错。
展望未来,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吴卓殷比较悲观,担心短期内香港零售市道难有起色,主要是外围环境不明朗、港人出外旅游、北上消费及港元偏强等因素持续,。
他认为,若美国持续减息及香港楼价回升,产生财富效应,才会令消费气氛好转,故预期要到今年第二季,零售市道才会稳定下来,但不会大幅反弹。基于去年低基数效应,估计今年零售额增长2%至3%。
不过,香港中文大学通识学部讲师蔡思行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去年12月是圣诞节,今年1月底是农历新年,这两个日子是传统的消费旺季,有助提振香港零售业的生意额。
蔡思行指出,十多年前来港的中国大陆旅客以消费为主,观光为次。但现在来港的大陆旅客的旅游模式改变,以观光、打卡、体验为主,零售消费放到最后。香港要增加零售生意,需要官方、酒店和零售业界联合打出“组合拳”。
他说,“官方要营造每月主题盛事,吸引旅客来港;旅客居住在酒店,要获得指定商场或商店的消费券或折扣券;商户也应和酒店合作,在商户消费指定较大金额,可获即时使用的酒店住费折扣券,以增加旅客过夜留港住酒店和消费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