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突搜
欧美国家过去两三年一直猛烈评击香港的自由出现大倒退,加拿大菲沙研究所,早前发布的《世界经济自由度2022年度报告》,继续将香港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算是为新一届特区政府,稍微挽回了一点颜面。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另一项长期优势,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响起了警钟。
这里说的是香港的“亚洲盛事之都”地位。一直以来,香港由于靠近中国大陆,加上荟萃中西方文化,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国际性的展览、顶级赛事、演艺和艺术活动,被外界称为亚洲的“盛事之都”。
由于举办国际盛事是每个国际大都会必备的条件之一,香港作为亚洲“盛事之都”,除了吸引许多外国游客到港旅游之外,也间接巩固了其国际大都会的地位。
然而,三年来的防疫限制了全球各地人员来往,对香港这个亚洲“盛事之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据港府估计,自前年2月起,香港已有超过200个展览延期或取消,部分大型国际会议转为线上举行。今年入秋之后,以往经常盛事连场的香港,部分活动也继续被取消。
例如明年的国际龙舟锦标赛香港站赛事,其主办单位近日举行特别会议后,宣布转移到泰国举行,原因是香港仍然有“3+4”日的到港隔离政策,对选手和其家人会造成不便。
刚过去的星期五,又传来另一个坏消息。渣打马拉松的主办机构香港田径总会声言尚未收到港府批准,鉴于选手难有足够时间准备,在别无选择下决定取消今年11月的赛事。
翻查资料,渣打马拉松至今已举办20多年,每年都有大批中外精英运动员参赛,成为国际关注的长跑盛事。香港田总今年取消举办这个大型世界性体育盛事,对一直强调要提升香港国际形象的港府来说无疑是个重大的打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香港今年下半年原定的其他国际性活动能否成功举行,目前也是未知之数。以香港的品牌国际体育盛事——国际七人榄球赛为例,已因疫情停办了三年,早前宣布今年11月复办。但赛事将以闭环管理方式进行,观众只可以在座位上喝酒,不许进食,而且必须在指定的餐饮区用餐。
在以前,很多外国人会专门到香港观赏七榄会,在场内扮鬼扮马和好友一起凑热闹。如今港府要求参赛者和观赛者都遵守防疫要求,极有可能影响到赛事的现场气氛,对提升香港的国际曝光率恐怕效果不大。
另外,港府将在今年11月,举行为期两天的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但据彭博通讯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只有约20家大型金融机构的高层承诺出席,各家银行不愿被视为享有“特权”,并不接受高层管理人员赴港的个人检疫豁免。一旦大型金融机构高层纷纷不来香港参加峰会,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恐怕又会再受质疑。
事实上,香港过去三年因为全球各地暴发疫情而不对外开放尚可以理解。但近来各国已纷纷全面解除防疫措施,香港却继续实施严格的防疫政策,对国际商界的吸引力自然大减,以致“盛事之都”地位岌岌可危。
连月来,香港社会各界尤其是商界要求官方全面复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曾参选特首的地产商吴光正及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日前就公开呼吁港府尽快对外通关,不要等到11月才放宽。可港府内部似乎仍然有一股声音,认为香港疫情仍然严峻,暂时难言放宽。
平心而论,港府有关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冠病的后遗症确实远比普通流感严重。但正是官方的这份担忧,让香港陷入了“布里丹之驴”困境。
在疫情面前,眼下香港只能在防疫与复常之间二选一。如果要防疫,就得付出经济代价。反过来说,若要复常以及和外国通关,民众的健康风险也会相应地提高。港府一直声言会继续尝试在防疫与恢复对外联系之间取得平衡,其潜台词其实就是两者都要顾全,结果只会像一头完全理性的“布里丹之驴”,处于两堆等量等质的干草的中间,不能对究竟该吃哪一堆干草作出决定,最终白白饿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冠病病毒跟人类长期共存已是大概率事件,再加上病毒不断减弱,要永无了之的严格防疫已是不可能的事。香港若要恢复国际竞争力,保住“盛事之都”的地位,恐怕要尽快和海外通关,而不是拖到11月再决定。当然,港府同一时间也要加大力度鼓励长者尽快接种疫苗,以減低对外开放后引进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