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
二十国集团峰会本月15日和16日在印度尼西亚峇厘岛举行。全球各地正面对能源或粮食危机及供应量受干扰问题,俄乌战争和中美对抗升级等棘手挑战也仍然存在,世界须应对的挑战如此多,此次峰会自然备受关注。各界都在期待这些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国家首脑能聚集在圆桌前达成妥协并拿出方案,然而会迎来乐观的结果吗?
1
大国之间分歧严重 料难取得具体解决方案
身为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轮值主席国及峰会的东道国,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左右为难。全球面对的能源和粮食问题,需要所有国家的领导人一起参与会商,集思广益,以峰会取得一些实质解决方案。可是,中美俄关系持续紧张,为峰会增添了变数。
佐科一再呼吁所有G20领导人出席峰会,并提醒发展中国家正在等待与会领导人拿出解决粮食和能源危机的方案。
全球经受高通货膨胀压力,世界经济论坛旗下的新经济与社会中心(Centre for the New Economy and Society)11月7日公布调查报告指出,G20成员国认为通胀、债务危机,以及生活费上涨,在未来两年将对经商构成最大威胁,通胀更是G20国家最担心的问题。
调查显示,三分一的G20成员国视物价上涨为最关切的问题。环境问题多年来首次退居次要。
粮食供应是另一个棘手挑战。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呼吁延长和落实俄罗斯和乌克兰农产品与化肥出口相关协议,确保俄乌的农产品和化肥能够适时供应到国际市场,以免出现全球粮食危机。
古特雷斯早在8月已经警告,若今年全球化肥供应不足,2023年可能就无法生产足够粮食。
气候变化方面,约110名国家领导人11月7日在埃及展开气候会谈。各国已就气候问题进行多年谈判,至今进展有限,远不足以防止地球过度升温。古特雷斯警告,全球如不团结一致落实《巴黎协定》,最后大家将走向集体灭亡。
面对上述种种涉及许多国家的问题,G20峰会能否达成实质性的方案,中俄是否愿意抛开与西方的分歧,参与解决问题,是峰会前的一大关注。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徐简在接受《联合早报》的电邮采访时认为,鉴于当前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关联性,各国不可能在这次会议期间,就能拿出具体步骤来解决世界面临的无数挑战。
安全与经济问题加剧成员国协调共识难度
徐简说,前几次G20会议都能就涉及广泛国家的问题达成共识,如气候变化、创新、环境和可持续性。今年会议必须应对的问题将是乌克兰战争和全球经济危机。
“棘手的是,冠病疫情之后的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了一些主要经济体国内和国外政策的阻碍,例如俄罗斯、中国、日本和英国。当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联系在一起时,成员国就更加难以协调出适当的政策反应和解决方案。”
因此他预计G20会议将有很大的争议、有多种裂痕,包括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以及集团内部,例如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之间以及中国和俄罗斯之间。
他认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印度,将试图在分歧之间进行套利。如果一些大国不做出有意义的让步,会议在解决国家间的分歧方面很可能没有结果和协调。中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海涛对《联合早报》说,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头不减的背景下,尤其在俄乌冲突的现实条件制约下,在应对经济增长、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上推出的任何实质性方案都将被立场各异的相关方反复检视。
黄海涛说,构建一个能够汇聚和反映各方合理期待的倡议,是本次G20主席国印尼正在全力推进的目标。因此,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如同历次峰会一样,G20通过原则性倡议或声明以表明在危机和巨变下,各国仍有合作意愿,仍然希望维持多边协商平台的正常运转。他认为,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本次G20峰会的胜利。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对《联合早报》说,G20基本上是协调平台,没有执行机制,即便各国领导人有一定的共鸣,最后也要看个别国家是否有意愿执行。他认为主要大国之间分歧严重,对是否有重要突破比较悲观。
尽管如此,西方官员仍然认为G20是一个有用的国际论坛。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日前就说:“即使看法不同,包括你不同意,有些甚至是你不理解的观点。这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对话论坛。毕竟有一个论坛存在,总比没有得好。”
因为美国和西方,与中国、俄罗斯存在很大分歧,预料G20将在没有发表联合公报下结束会议。消息人士对法新社说:“我们可以发表一份不提及俄乌战争的公报,但我们不想要一份掩盖事实的公报。”
2
普京不出席 峰会成效如何?
峰会前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相抬杠,拜登一早表明不会在峰会的会场外与普京见面。
普京对是否出席则是立场反复。今年8月,尽管西方施压阻止俄罗斯出席会议,并且在国际上加紧孤立俄罗斯,普京当时仍大方接受印尼的邀请。
彭博社星期三(9日)引述消息人士说,普京不会出席,这么做是为了照顾普京颜面,避免在这个国际场合受到其他G20国家排挤和冷落,也避免普京与其他国家领导人抬杠。印尼官员隔天证实普京不会出席峰会,由外长拉夫罗夫代为出席,不过普京会以线上方式参加其中一场会议。
普京的发言人星期五却说,由于日程安排不来,总统不会参加G20峰会,并且没有计划线上参与。
作为东道国,印尼总统佐科一直尽力说服所有成员国的领导人出席,尤其中美俄三国的领导人,希望促使此次峰会取得成功。就算普京没有出席,外界仍非常关切俄罗斯与G20其他成员国的关系如何发展。
中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海涛说,G20峰会是多边协商平台,正因为各方在政策、立场和行动上存在差异甚至对立,才需要此类国际机制发挥沟通信息、稳定预期和协调行动的作用。
此外,虽然乌克兰不是G20成员国,印尼仍然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参加峰会。泽连斯基近日恫言,如果普京来,他就不来。不过,泽连斯基的发言人8日说,泽连斯基会以线上方式出席峰会。
3
因油盟减产恶化 美沙关系渐行渐远
今年7月拜登为了缓解美国国内油价高涨的压力,特地走访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与沙特实际掌权者、王储穆罕默德会面,争取沙特增产,却空手而归。
拜登原本希望说服主要产油国增加油产,从而压低油价,缓解美国通胀压力,为11月美国中期选举造势。但沙特拒绝单方面增加产量,坚持必须在油盟+(OPEC+)框架内运作。
到了10月初,油盟和油盟+宣布从11月起大幅减产,将日产量减少200万桶。这让拜登始料不及,批评减产是短视决定,表示要重新评估两国关系,并警告沙特将为石油减产的决定付出代价。
沙特国王萨勒曼后来出面解释,沙特会努力确保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平衡。沙特国防部长、萨勒曼的儿子哈立德也说,减产是基于经济考量。但这些仍然无法平息美国的怒火。
美国与沙特互骂后,油盟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油盟+纷纷出来力挺沙特,表明减产为油盟+的一致决定。美方官员说,拜登不打算在G20峰会期间,同穆罕默德王储见面。
这次,各国关心G20是否会在峰会上解决石油减产问题?中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海涛认为,既然美沙双边会晤都无法对石油增产达成共识,对G20峰会来说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沙特寻求多样化投资组合分散风险让国家更独立自主
美沙两国今后是否可能修补关系?彭博社分析说,美沙这些年的关系已经起了变化。以石油来说,美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产油国,沙特排第二位。沙特多年前就已经失去了作为美国石油出口国的卓越地位,对美国的商业与战略的重要性都在减弱。
反观,沙特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现在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沙特也升级了与印度的经贸。整体上,沙特在走向与之前几十年不同的路线,寻求让投资组合多样化,远离石油。
石油目前仍占沙特出口约75%。这可能使沙特远离美国,转向新的合作伙伴。
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津巴说,沙特在分散风险,让自己的国家更加独立自主。“他们仍然看到在美国投资的利益,仍然看到使用美元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寻找其他替代选择。”
4
中美领导人会晤能否缓解两国关系?
中美继续对抗,中国官方在中共二十大集大权于一身,各方都在密切留意峰会期间两国领导人的会晤,能否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定调。
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国官方之前已经通话五次。白宫星期四下午宣布,拜登来临星期一(14日)到峇厘岛出席G20峰会时会同中国官方会谈。这将是拜登去年1月就任总统以来,两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中国外交部星期五也宣布,中国官方将在11月14日至17日赴峇厘岛出席G20峰会,之后到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拜登美国时间星期三(9日)在白宫记者会上说,他希望在G20峰会上与中国官方讨论包括台湾和贸易在内的课题。
拜登说,他准备与中国官方厘清双方的“红线”,以减少发生冲突的可能。他会试图了解什么是符合中国的关键国家利益,确保不会损害美国的关键利益。如果有冲突,拜登希望双方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这次双方会面,又是否意味中美对抗有可能缓解?
中国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海涛对《联合早报》说,当前中美关系的状态并不令人满意,不过以“对抗”来概括似乎过于简单化。因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中美之间的商贸交易、学术交流和民间往来并未彻底中断,中美交往与合作的基础依然深厚。“无论双方领导人是否在特定场合见面,寻求稳定关系和防止冲突与对抗完全符合彼此的根本利益,毕竟中美两个如此庞大的经济体归根到底须要探索适应新条件的相处共存之道。”
国大政治系助理教授徐简则认为,即便拜登和中国官方在G20会晤,最多只能表明两国有意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不进一步升级双方在多方面的对抗。他认为美国对中国的承诺已基本失望,并一直在为美中关系在中国最新政治发展后可能恶化而做准备。中国则不会刻意采取升级措施,但会努力获取更多资产,为升级做准备,争取与美国摊牌的最佳战略窗口。
徐简说,预计到这一点,美国也将采取相应行动,关键是减少美国及盟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并尽可能将越多的国家从中国的影响中撤出。他认为,美中之间任何暂时缓解双方表面上的紧张关系都只是为了更大的战略目的;两国之间紧张和冲突的基本结构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
5
首次以英首相身份出席 苏纳克外交手段受考验
拜登和英国首相苏纳克将在G20峰会会场外会晤。这也是苏纳克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G20峰会。
苏纳克当选首相之后,对内得立即应对经济问题,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对外,苏纳克是否萧规曹随,遵循前首相约翰逊的步伐,与美国亦步亦趋。
苏纳克一上任就与拜登通电话,重申美英特殊关系的重要性。拜登告诉苏纳克,英国仍然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英国一直是美国支持乌克兰的重要盟友。苏纳克10月下旬致电泽连斯基,承诺英国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的支持乌克兰。
金融界出身,加上从政时间不长,一般认为苏纳克缺乏外交经验,担心苏纳克会否因为受内政问题困扰,今后忽略外交,以致削弱西方抗俄威胁的团结。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评论员希思说,他们联系了10多名美国高官、智囊团和银行家,但多数人对苏纳克没有什么评语,因为他们以前从未与他打过交道。
曾与苏纳克会谈的是美国财长耶伦,两人在2021年七国集团(G7)会议上见过面,当时苏纳克是财长。一名消息人士说,苏纳克和耶伦建立友好的关系,但彼此也非常务实,而是办实事,不套交情。
美国官员表示希望看到苏纳克和他的领导团队坚持一条可预测的路线。
在奥巴马执政时期担任美国驻北约大使的达尔德说,美国期待苏纳克对内让经济基础重回正轨。他认为英国对乌克兰的政策将保持不变,“其他方面,英国必须是一个可预测的G7合作伙伴。”
在苏纳克的领导下,美英关系今后如何发展?黄海涛说,领导人更迭不会影响英国在脱欧后执行的“全球不列颠”(Global Britain)目标。因此英国将进一步寻求强化同美国的“特殊关系”,以美国、英国和澳洲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为依托的印太地区安全合作将会按部就班执行。英国不仅完成了在制度上的脱欧,还正在通过介入印太事务努力完成心理层面的脱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