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蒂:特朗普在中美贸易战上取得了一次“胜利”,德国企业却将从中获益,好好品味其中的讽刺意味吧。
上周,中国让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获得了一场小胜利。美国大豆出口委员会(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表示中国准备购买150多万吨美国大豆,这是自7月贸易战升级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进口。中国政府还承诺重新将美国汽车进口关税降至15%,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将该关税提高到40%。特朗普当即骄傲地在Twitter上表示:“与中国的谈话卓有成效!”
这对“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是有利的,只是有一个问题:虽然美国农民从大豆出口中受益,但就汽车领域的“胜利”来说,真正的赢家并不是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Ford)等底特律巨头以及特斯拉(Tesla)确实将在美国工厂制造的汽车卖到了中国。但福特等许多美国汽车集团近年来已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特斯拉也正计划在上海建一座新工厂。
此外,2017年从美国出口中国的27万多辆汽车中,约有三分之二是由德国企业集团生产的。例如,最大的销量来自宝马(BMW)位于南卡罗来纳州斯巴达堡(Spartanburg)的工厂(这是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厂),其次是戴姆勒(Daimler)位于阿拉巴马州的工厂。
换句话说,上周有理由感到开心的是德国企业,而不是美国企业。尤其是因为德国企业一直在努力游说,戴姆勒负责人蔡澈(Dieter Zetsche)、大众汽车(Volkswagen)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和宝马首席执行官哈拉尔德•克吕格尔(Harald Krüger)告诉白宫,如果40%的关税保持不变,他们可能会将生产转移到中国。
相比之下,美国公司获得的胜利就没那么大了。例如,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福特在10月警告说,明年大宗商品成本将增加10亿美元,因为钢铁和铝关税正在损害它们的美国工厂。到目前为止它们的求助请求尚未得到答复。
这充满了讽刺意味,还突显了投资者应该注意的三点。首先,任何人都极难准确预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部分是因为跨境供应链是不透明的。但另一个问题是特朗普在贸易上放的狠话往往比他的行动要厉害:好战的推文往往跟随着意想不到的让步和交易。
其次,这件事还表明政治家用简单的民族主义标签来定义贸易,或单纯通过双边贸易逆差来衡量它有多么荒谬。是的,美国汽车出口增加有助于保护美国就业机会,还可能会稍微削弱不断扩大的美中双边贸易逆差。
但上周在汽车领域的“胜利”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一部分将流向德国南部,而非美国锈带。这有利于全球增长,但可能并不是特朗普想对他的票仓说的那样。
第三个关键点:中国和美国在这场贸易战中都越来越多地使用分散注意力——和混淆视听——的手段。大豆和汽车可作为漂亮的宣传,但它们并不是最重要的战场。相反,日益驱使白宫行动的是一种担忧: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对中国技术的依赖已到了危险的地步,并且由于其在5G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的进步,中国很快将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从长远来看,贸易鹰派最终想要的是一块工业版的“铁幕”:一个让美国科技行业与中国脱离的战略,使美国足够自立从而能够经受住“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The Coming China Wars)——引用白宫顾问和对华鹰派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于2006年出版著作的书名。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来看,这一战略在长期上可能是有道理的。但就目前而言,就像汽车行业一样,我们无法从狭隘的民族主义角度来界定科技行业。以华为(Huawei)为例,由于其在5G领域的优势,这家中国企业成了白宫的目标。但华为不仅仅是中国的,其92家零部件供应商中有33家位于美国,而欧洲的电信业要依赖华为产品。
特朗普在贸易上取得了“胜利”,德国企业却将从中获益,好好品味其中的讽刺意味吧。但请记住,如果美国当真要摧毁技术领域的全球供应链,就势必造成种种后果,而这只是一个例子。往后的讽刺不太可能再这么温和无害。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