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特稿
2015年,马来西亚在野的民主行动党议员刘镇东首次提出“马来海啸”论,认为来届大选马来社会将掀起反风,重挫巫统并终结执政联盟国民阵线(国阵)的政权。那一年,首相及巫统主席纳吉卷入一个马来西亚发展有限公司(1MDB)丑闻、前首相马哈迪向纳吉“逼宫”、前副首相慕尤丁遭纳吉开除……巫统的分裂令马来社会暗流涌动,纳吉后来沉着地摆平了巫统内部,之后采取“拖”字诀,迟迟不举行大选。就这样过了近三年,一马丑闻的冲击力早已减弱,而刘镇东所说的马来海啸还有爆发的可能吗?
2008年马来西亚第12届大选,国阵遭遇“政治海啸”,执政约半世纪首次失去国会三分二优势及五个州的政权。
2013年第13届大选,国阵总得票率只有48.6%,首次未获过半选民支持,纳吉事后指这是“华人海啸”所致。
今年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在野党磨刀霍霍,并引颈期待“马来海啸”的出现,认为这次国阵极有可能被冲垮,实现马来西亚首次的政党轮替。但国阵,尤其是巫统直指在野党“做梦”,因为马来西亚的政治现实是,不管马来票如何分散,也不可能大量流向民行党所在的阵营。
从政治海啸、华人海啸到马来海啸,这是在野党希望发生的终结国阵政权的“海啸三部曲”,而其中最关键的马来海啸究竟会不会在来临的大选中出现,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所谓马来海啸,是指传统上支持巫统的马来选民,在大选时转而支持在野党。但这类“变节”的马来选民人数必须够多,才足以掀起淹没巫统的滔天巨浪。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少政治分析员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巫统多年来营造的恩庇政治生态,令马来选民,尤其是乡区马来选民对巫统有一种“用选票报恩”的心态。
这也是为什么,上一届大选在野阵营形势大好,并且获得高达51.4%的总得票率,却仍无法撼动国阵政权。在全马222个国会议席中,有超过半数的选区是以马来选民居多,而国阵尤其是巫统就靠着这些马来选民的支持,赢得133个国会议席,得以继续执政中央。
不过,如今情况已出现变化。在野的希望联盟(希盟)推选马哈迪为首相人选,无疑就是希望借助马哈迪曾担任过首相22年,对马来社会“施恩良多”这一点来吸引马来选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