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报批中外文夹杂让人看不懂

时间:2017-03-20 10: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视野
(联合早报网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已经渗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 据人民

(联合早报网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已经渗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

据人民日报报道,翻开近日的一份报纸,随处可见字母缩略词的踪影。在某版面上,两个新闻标题尤其醒目:《央行上调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P2P网贷成交量连续两月下滑》。前者在行文中交代了MLF指的是“中期借贷便利”,后者则通篇都没能对P2P(网络借贷平台)作出必要解释,这让对财经领域不熟的读者有些摸不着头脑。

报道称,除了纸媒,电视也不例外。“一换到体育频道,NBA(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CBA(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KHL(大陆冰球联赛)等不绝于耳;一转到财经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等就纷至沓来。”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阮桂君认为,主流媒体使用外语词而不加注释,是不合乎规范的。
 

但是,专家也指出,与此相比,一些情况下夹杂外文则显得“情有可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工作或研究时,如果用 脱氧核糖核酸 代替 DNA ,或是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 代替 PCR ,既不好说,也不好写,反而会带来一些困扰。”

“中外夹杂的现象,自现代以来就普遍存在,其中的原因既古老又新鲜。”中国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姚喜双分析,古老,是因为凡是有语言接触,外来词就不可避免;新鲜,是因为现代以来,我们与国外的接触既频繁又快速,必然会通过新词语反映出来。

对于外语词的使用,事实上中国早有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使用国际组织外文名称或其缩写形式,应当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准确的中文译名。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