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实惠 互联网咖啡不靠“门面”爆红

时间:2019-02-25 07:4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社会新闻
瑞幸咖啡主打便利性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遍布中国的多个咖啡取站点装潢简单,不同于让人久坐消磨时光的传统咖啡馆。(林展霆摄) 不注重店面氛围、不标榜精品咖啡、不针对高端市场,这些都无损瑞

瑞幸咖啡主打便利性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遍布中国的多个咖啡取站点装潢简单,不同于让人久坐消磨时光的传统咖啡馆。(林展霆摄)

不注重店面氛围、不标榜精品咖啡、不针对高端市场,这些都无损“瑞幸咖啡”近来在中国的人气。过去一年,这家采用互联网零售模式的咖啡连锁品牌在中国爆发式增长。

北京市区一栋不起眼办公楼的地下层,一间装修简朴的咖啡店铺生意红火。这里没有高雅的装潢,店面只摆放了两套桌椅,甚至闻不到一般咖啡馆有的咖啡香,乍看下更像“生产线”。

顾客抵达前先用手机应用下单,由柜台后的三名咖啡师马不停蹄泡制,再将咖啡和咖啡袋整齐并列。顾客抵达后直接扫码自取就离开,全程不必说上一句话,一些订单则由外卖配送员送到顾客手中。

不注重店面氛围、不标榜精品咖啡、不针对高端市场,这些都无损“瑞幸咖啡”近来在中国的人气。过去一年,这家采用互联网零售模式的咖啡连锁品牌在中国爆发式增长,称之为咖啡界现象级品牌并不夸张。

据中国媒体报道,瑞幸创始人钱治亚上月在2019年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公司今年的目标是新开2500家门店,年底总数超过4500家,瑞幸届时有望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

与瑞幸同样定位为“互联网咖啡”的还有另一规模较小的品牌“连咖啡”,两者经营模式相近:以手机app驱动并提供外送服务,主打价格较低但品质佳的咖啡,对象是讲究便利的城市白领。

互联网咖啡改变的不仅是咖啡零售模式,更逐渐在中国创造新一波咖啡文化。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的咖啡业原本较有影响力的都是国外品牌,它们推崇的更多是一种休闲文化。相比之下,瑞幸推广的是便利的互联网咖啡文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来一杯,喝咖啡不一定是在一个特定场景享受悠闲时光。这样的文化在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更容易被接受。”

相对低廉的价格是互联网咖啡的另一关键卖点。平时爱喝茶的北京白领张凡(40岁)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没有特别喜欢咖啡,但看到瑞幸推出2.8折优惠券,一杯咖啡售价才10元人民币(约2新元)不到,因此还是不时会买杯瑞幸咖啡当下午茶。

问她手中那杯互联网咖啡和星巴克相比味道如何,她说:“这个榛果口味的,味道还可以啊!反正一般人也尝不出什么差别……况且我也会想支持国产品牌。”

瑞幸能以10元人民币以下的低价出售烘焙咖啡,除了因为地点较偏、装潢简单的实体店成本较低,更关键的是背后雄厚的资金。过去八个月,备受投资者看好的瑞幸完成了两轮融资,估值达到22亿美元(约29.7亿新元),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这些资金转化为源源不绝的补贴,诸如“送你五张2.8折券,屯着慢慢喝!”等促销短信,是刺激消费最直接的途径。一名在北京工作的32岁新加坡林姓白领说:“我不觉得瑞幸因为便宜而牺牲了品质。它的咖啡和星巴克味道差不远,杯子和手机app可以说是世界级的。”

中国式创新“泡制”咖啡界新规则

“互联网咖啡”崛起是中国新零售迅猛发展的缩影,这样的中国式创新结合了无现金交易、大数据统计和外卖服务,“泡制”出了咖啡业的新风气与新规则。

赵萍分析,瑞幸的崛起首先是因为中国的物流与快递配送效率已达到一定规模,覆盖密度高且成本相对低,这是互联网咖啡发展的前提,很多劳动力成本过高的发达国家并不具备这项条件。

她也指出,互联网咖啡从手机点单、手机支付到扫码取货的体验全程互联网化,这与实体店商业模式与逻辑完全不同,却符合互联网原住民的消费习惯。

对于中国咖啡市场老大星巴克而言,这股新零售趋势的冲击不容低估。有评论形容,星巴克向来以时尚温暖的咖啡馆风格为傲,将咖啡馆标榜为家与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但瑞幸正重新定义中国的咖啡文化,抢走了一些更注重咖啡品质、不在乎品牌与环境的消费者。

不过,对一些规模较小的实体咖啡馆业者而言,互联网咖啡的兴起似乎利大于弊。经营精品咖啡馆、拥有13年咖啡行业经验的重庆暖光精品咖啡体验中心创办人吴非受访时说,互联网咖啡不算竞争对手,反而有助于培养更大的咖啡消费市场。

他说:“我们这种(小业者)没资格培养用户习惯,也没那么多资金,但互联网咖啡兴起后,能教育和培养更多咖啡爱好者,这些顾客慢慢会想追求品质更高的咖啡。”

吴非认为,传统咖啡馆还是有无可取代的卖点。“互联网咖啡靠大量资金,做宣传、送优惠,目标很明确,就是拿好东西用低价把流量做起来。他们讲究的是流量,我们讲究的则是和消费者的情感连接。线下是有温度的,但互联网是冰冷的。”

“先烧钱后赚钱”战略引争议

瑞幸2019年的大规模扩张计划是许多消费者的福音,但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这样迅猛、高调的扩展却有争议性,尤其瑞幸目前仍处于“烧钱”状态,营业模式是通过大量补贴抢占市场,去年前三个季度净亏损额高达8.6亿元人民币。

在共享脚踏车业者ofo去年底陷入财务困境之际,不少舆论也聚焦瑞幸同样采取的“先烧钱后赚钱”战略,质疑这套商业模式的可续性。

面对外界对高亏损额的关注,瑞幸至今对外展示淡定自信的姿态,其发言人去年12月回复媒体询问时说,通过补贴迅速占领市场是瑞幸的既定战略,“亏损符合预期”。

赵萍认为,实事求是地看,ofo借由互联网出租它购买的大量脚踏车,采用的是重资产模式,而瑞幸的咖啡店铺很多都是租的,更偏向轻资产模式。此外,瑞幸虽然也搞促销和补贴并鼓励消费者预存,但这不同于ofo征收的押金,消费者的钱“不是放在瑞幸那里不动”,这套模式“还是比较有前途的”。

但她也提醒:“虽然先烧钱再赚钱是互联网企业较流行的运营模式,但考虑好收支平衡的预测和对商业模式的精准推敲,也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中国咖啡市场,赵萍认为,互联网咖啡市场还有极大发展空间,毕竟买咖啡不方便和太贵的问题未得到充分解决,市场绝对容得下更多互联网咖啡企业。

精品咖啡馆经营者吴非说:“中国市场体量太大了,品牌层出不穷,每个业者都会制造一些新模式和概念。我们现在都在猜测,瑞幸亏了8个亿了,它接下来能从哪里挣钱?”但他说,无论如何都盼望瑞幸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咖啡文化,毕竟“喝咖啡的人基数越多,我的机会就越多”。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