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重挫领跌 市场预期不良加速来袭

时间:2018-11-09 11: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社会新闻
先跌为敬。一位市场人士如此描述11月9日早盘银行股情况。 11月9日早盘,银行指数开盘领跌,目前跌幅超过2.5%,行业内个股全线皆墨。截至财新记者发稿时,招商银行领跌,跌幅已收窄至3.77%,盘

“先跌为敬。”一位市场人士如此描述11月9日早盘银行股情况。

11月9日早盘,银行指数开盘领跌,目前跌幅超过2.5%,行业内个股全线皆墨。截至财新记者发稿时,招商银行领跌,跌幅已收窄至3.77%,盘初一度跌近4%,目前成交金额12.60亿元。四大行中,建设银行跌3.16%,工商银行跌3.07%,农业银行跌2.90%,中国银行跌1.91%。

“市场表现其实符合预期。”一位资深的银行业分析师对财新记者表示,这暗含了市场对于银行业不良率快速上升的担忧,其实质是担心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恶化。“作为银行人士,我们其实是无所适从。”一位股份行高管对财新记者表示。

自10月下旬一行两会祭出“救市组合拳”以来,银行股早期扮演拉升护盘的角色;但从11月以来,银行指数已经连续收获5根阴线,整体处于下跌状态。多位买方和卖方的分析师均对财新记者表示,这跟监管频频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相关。但9日市场反应如此剧烈,其直接催化剂,来自前一日公开的监管考虑加大考核民企贷款的信息,让市场确认了不良反弹的信号。

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的采访表示,初步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进行考核,初步设想实现“一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三分之一,中小型银行不低于三分之二,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这一初步的设想,主要原因是现在银行业对民企贷款的比率,并不匹配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市场聚焦于“一二五”的新增公司类贷款目标的效果。中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戴志峰表示,监管部门希望倒逼银行贷款支持民营经济,指标定得高,才有倒逼效果;银行会增加民营经济贷款,但量不大。由于政府不兜底,风险由银行自己承担,银行会保持谨慎: 会通过各种其他办法达到监管要求。“双方博弈的实际结果可能会是,民营企业贷款适量增加,但数量不会大幅增加。这是监管和银行都能接受的。”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分析称,为完成“一二五”目标,商业银行可能的做法及影响是,一是实质性风险下沉支持民企,这一方面可能会提升息差,但另一方面对银行风控和产业预判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否则将带来未来信用成本的提升;二是目标占比考核的分母为公司类贷款。银行可能会通过做小分母的方式实现达标。比如压低国企、平台类贷款,增加零售贷款及债券投资配置。

倪军指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回避有市场化风险规避的考虑。当前民营信用约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去杠杆环境下,有限信用资源会优先流向隐性刚兑的国企,造成对民企信用的挤压,这是短期结构问题。另外,不少民营企业部门的经营现金流源自政府和国企的融资现金流,在国企和地方政府债务约束的环境下,民企短期经营压力也同步上升,这是历史产业结构遗留问题。二是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部分民营企业投资回报率不足,这是长期生产效率问题。

在10月末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曾提醒,改善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缓解融资难问题,不能靠放松风险管控,不能靠降低信贷标准。“经过这么多年艰难的改革探索,银行所形成的风险管控体系、审慎稳健的理念和精细化的管理机制,是非常可贵、需要倍加珍惜的。否则,可能会形成新的金融风险,影响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

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有业内人士建言要配套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实话说,把民企贷款考核与银行业绩挂钩,不如推进国企改革,让银行对国企有更为自由的放贷选择。比如,退出一部分国有的僵尸企业,把被占用的信贷资源释放到其他领域。”一位股份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此前对财新记者说道。

亦有银行人士提醒道,目前央企、国企目前资金充裕,其中有的国企资质不佳,但银行仍不断输血,占用了大量的有效信贷资源。这些实则是应该坚决出清的“僵尸企业”,却迎来了一波融资回暖。目前,要警惕它们充当“二银行”,变相增加民营企业成本的问题。比如目前存在国企雇人成立投资公司,做资金拆借、放高利贷的行为;还有的国企直接给民企做高息的配资,以给民企提供回购股票的资金。

多位市场人士均指出,改善民企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提升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经济效率取决于有效投资,有效投资除了需要信用供给外,还需要投资机会和投资意愿,机会源自产业准入门槛的降低,意愿源自长期信心,长期趋势需等待制度改革。”倪军在研报中指出。

顶一下
(6)
85.7%
踩一下
(1)
14.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