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准备报告:近七成人未做养老规划

时间:2018-10-26 07:4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社会新闻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升,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那么,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面临长期入不敷出的困境下,国人养老的财务准备做得怎么样呢?目前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10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升,我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那么,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面临长期入不敷出的困境下,国人养老的财务准备做得怎么样呢?目前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10月25日,清华大学与腾讯共同发布的《国人养老准备报告》显示,人们对未来养老生活较乐观且有一定要求,但养老准备却并不充分,这一是体现在有六成的人认为仅依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难以达到预期的退休收入,但同时又有近七成的人并没有做养老财务准备。报告建议,应积极鼓励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发展。

该报告由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与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共同完成。

财务准备不足 储蓄是目前主要退休收入来源

报告指出,目前,有91%的受访者尚未开始做退休规划,69%的受访者尚未做养老财务准备,仅有约1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财务准备很充足或较为充足。另外,人们对银行之外的其他养老理财方式缺乏认知,对复利认识也不足,低于国际上的平均水平。

此外,报告还对受访者期望退休后替代率的意愿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有30%左右的受访者期望退休后的收入替代率在50%-75%之间,另有30%左右的受访者期望退休后收入替代率在75%-100%之间。但当前我国社保养老金平均收入替代率尚不足50%。因此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仅依靠社保养老金将难以达到预期的退休收入水平。

为了解受访者面临的财务压力,报告统计了养老人群的收支结余比例。在55岁以上的养老人群中,盈亏平衡的受访者占比最大,达到30%,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在满足各项支出后还能有所结余,仅有11%的受访者处于负储蓄状态,即每月支出都需要消耗原有储蓄。

而在养老金融产品的选择方面,对于未退休者,排在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社会养老保险、房产、银行储蓄,其中70%的未退休受访者表示自己已经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一选择在所有养老准备方式中占比最高;此外,房产、储蓄、商业健康保险和个人理财这四种产品被选择到的比例相似,均在25%至30%之间。对于已退休人士来说,储蓄则是最主要的主动财务准备方式,位列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个人理财产品和房产。

积极鼓励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发展

针对目前我国居民的养老准备情况,该报告提出了几大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建议政府应跨时间、跨地域地协调好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发展。多位业内人士在发布会上对如何发展第三支柱展开了讨论。

所谓“第三支柱”,是指居民个人为其养老提供的收入来源,通常包括购买的养老年金保险、养老基金、相关银行储蓄、房产收入等。但根据调研数,目前第一支柱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依然一枝独秀,覆盖率高达 70%,而市场上现存的众多金融产品渗透率不到 10%。

“第三支柱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而且条件已基本成熟,应当加快推进。这需要国家提供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使第三支柱建设纳入到整个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构建一个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应当成为国家的战略。” 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在发布会上表示。

人社部社保基金监管局局长唐霁松同样也表示:“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现在制度上初步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支撑的架构‘稳不稳’,待遇层次‘够不够’,则是现在的短板。所以养老问题不仅是国人没有准备好,在国家层面还有很多方面也没有准备好。百姓不是不想投资、不想养老,而是现在可以走的路不多。所以,完善国家三个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核心还是制度。”

今年8月,14家公募基金旗下申报的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得批文,成为首轮获批的养老目标基金,这被视为拉开了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序幕。而近日,第二批养老目标基金也已获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中已发行了3只,募集户数12万户,规模共计超7亿元;其中华夏基金2040募集规模2.1亿元;中欧基金募集规模3.24亿元;泰达红利基金募集规模2.31亿元。

报告建议,应研究推出有利于第三支柱发展的政策,推出统一的个人退休账户制度,鼓励个人自主选择适合自身需要和偏好的储蓄金额和投资策略;推出税收优惠政策,发展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鼓励个人储蓄,提升个人储蓄量。同时,还应积极支持养老目标基金、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养老信托产品、住房反向抵押等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

顶一下
(2)
13.3%
踩一下
(13)
8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