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仍处仿制药阶段
从事生物医药分析的重庆迪纳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蒙敏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释,这是因为中国药企仍处于制造仿制药的阶段,几乎没有原创药,而当下较热门的治癌“靶向药物”(针对特殊组织、细胞起作用的药物)都得进口,这些药物仍处于专利保护期,价格较高。
她认为,要降低药物在中国的价格,首先要让这些药物列入医保,其次是鼓励中国药企研发新药,而非像印度一样允许仿制药产业蓬勃发展。“研制新药需要几十亿美元,仿制出几百块钱的药,老百姓是受益了,但那么快把药仿制出来,药企不赚钱,哪来钱搞新药?”
蒙敏进一步说,中国医疗产业此前监管不足,即便是仿制药,也有药企造假,“这也是为什么有国人愿意花10到20倍的钱去买国外的药,甚至到国外参加临床试验。”
上述局面凸显了中国医疗改革面临的挑战。《人民日报》评论写道:“看电影不需多长时间,改变现实却要全国每个人用无法丈量的长时间实现,且给国家一些时间,毕竟我们是人口第一大国,发展中国家还面对无止境各类医疗药品需求。”
有分析指出,今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新成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接下来有望出台控制药价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措施。央视新闻昨天便报道,该局接下来将展开准入谈判,与药企协商合理价格,将目前医保外的抗癌药纳入,平衡患者需求与企业利润和承受能力。
蒙敏说:“(中国)如果把仿制药做好,让老百姓吃的药真的如标签上所写的,这就是一大进步,但这还远远不够;第二步是确保中国药企不是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这需要投入研究与开发,以及对创新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