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空姐遇害凸显个人信息安全须保护

时间:2018-05-14 08: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社会新闻
郑州的空姐遭滴滴司机杀害案侦破后,另有五人因传播命案照片而被刑拘。专家指出,共享经济平台应尊重用户对信息公开的选择权,并加强对服务供应方的审查。 空姐遭滴滴司机杀害事故延烧,继郑州

郑州的空姐遭滴滴司机杀害案侦破后,另有五人因传播命案照片而被刑拘。专家指出,共享经济平台应尊重用户对信息公开的选择权,并加强对服务供应方的审查。

“空姐遭滴滴司机杀害”事故延烧,继郑州警方公布嫌犯坠河身亡后,另有五人因传播命案照片而被刑拘。事故连日引发舆论对中国网约车安全的拷问,乃至对时下火热的共享经济模式的质疑。

受访专家指出,命案暴露出共享经济的潜在隐患,尤其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匮乏,平台公司有必要尊重用户对信息公开的选择权,并加强对服务供应方的审查。

21岁的祥鹏航空空姐李明珠本月5日深夜在郑州乘搭滴滴顺风车前往火车站,途中发微信向同事申诉被司机性骚扰,之后失联,其尸体8日早上被寻获。

至于涉嫌杀害她的滴滴司机刘振华(27岁),其尸体则在前天从河渠打捞出,他相信是干案后弃车跳河。

虽然郑州警方已宣布案件告破,但事故余波未了。郑州市公安局昨天通报,共有五人因传播李明珠遇害案发现场照片而被刑拘,传播源头是协助专案工作的一名公安局工作人员。

乘客评价功能透露其年龄职业相貌

虽然本案案情已基本侦破,滴滴也已公开道歉,但舆论对中国网约车乃至共享经济行业安全的拷问并未停息。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昨天发表题为《约车不是“约会”,乘客个人信息岂能泄露?》的评论,抨击滴滴将乘客变成“透明人”,尤其是开通乘客评价功能,让司机在接单时获知乘客年龄、职业、相貌,“除了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可乘之机,对运营安全和改进服务有任何帮助吗?”

有分析进一步指出,滴滴顺风车是近年来中国火红的共享经济的典型产物,空姐遇害案引发社会强烈反弹,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民宿也欠缺客户安全保障

长期关注共享经济课题的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用户安全问题存在于不少共享经济领域,例如时下流行的民宿等“共享住宿”概念,不时出现缺乏防盗窗等设施条件欠佳的情况,无法有效保障消费者安全。

他认为,滴滴案件为其他共享经济企业提供的警示是,运营平台一定要尊重用户对个人信息公开的选择权。其次,即使一些用户同意公开,安全意识较弱者也未必明白潜在安全风险,平台还是有必要采取安全措施,帮助用户预防和控制风险。

争议源自社交元素

赵占领认为,共享经济的效益和用户个人隐私并非零和关系。他解释说,在滴滴案件中,受争议的是顺风车附带的社交元素,尤其是允许司机评价乘客的功能,“实际上应该让用户自己选择,决定公开哪些信息,这方面其实很容易控制,共享经济与个人隐私的保护并不矛盾”。

《新京报》昨天则发表评论直指,滴滴顺风车的监管空白是“共享理念下的怪胎”,也是“新经济致命漏洞”的体现。

评论指出,网约车领域之外,国内外此前也曾发生民宿客人被奸杀、外卖小哥入室强奸等案件,可见时下新经济模式存在天然漏洞,对用户和企业都可能是“致命漏洞”,如何加强平台监管并保障用户信息和个人安全,是企业面对的重要课题。

常乘搭滴滴顺风车的重庆市民冉原林(23岁)告诉记者,空姐遇害案应该只是孤立个案,“毕竟一般出租车也可能有坏人”,因此接下来还会选搭顺风车。不过,为确保安全,她接下来考虑将滴滴软件内个人资料中的性别改为“男”。

冉原林也认同,滴滴的乘客评价功能毫无必要,“毕竟我和司机只是一面之缘,滴滴对我来说只是交通工具,不需要社交”。

她认为,加强隐私保护对乘客和司机都是好事。“滴滴不应将客人的隐私泄露给司机,同时也不能把司机的资料泄露出来,万一有乘客想要害司机呢?”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