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署8日发表审计公告指,7个省的10个州县中84个单位或个人违规将扶贫资金用于市政设施建设等非扶贫领域,以及公务接待、职工福利等,涉及资金11299.12万元(人民币,下同)。
《法制日报》报道,2017年第三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以下简称公告)8日发布。中国审计署财政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表示,从审计情况看,一些地区和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污染防治、去产能、“放管服”改革深化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还存在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这位负责人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归纳为六方面。部分地区和个别部门落实脱贫攻坚政策不到位,有的环节工作不够扎实是问题之一。
“此次审计共抽查了71个扶贫县(区、市、旗,以下统称县),涉及897个项目,278.81亿元资金。”这位负责人说,发现的主要问题有,11省的29个州县存在将不符合条件人员列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扶贫工程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9个省的18个县3.55亿元产业扶贫资金等闲置1年以上,其中0.86亿元闲置2年以上;7个省的10个州县中84个单位或个人违规将扶贫资金用于市政设施建设等非扶贫领域以及公务接待、职工福利等,涉及资金11299.12万元;7个省的11个县有22个扶贫项目未实现预期效果,涉及资金3783.23万元;安徽省部分地区扶贫工作不扎实,向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扶贫小额信贷。
审计同时发现,部分地区违规举债或虚增财力,其中,江西、陕西、甘肃、湖南、海南5个省的5个市县通过出具承诺函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64.32亿元。云南、湖南、吉林、重庆4个省(市)的10个市县(区)虚增财政收入15.49亿元。
《公告》还透露了部分地区污染防治项目问题。这位负责人说,陕西省、深圳市的13个项目未按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江西、甘肃2省的3个工业园区未按环评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部分超标污水直排河道;12个省的87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未按时完工或建成后闲置,涉及投资33.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