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冒充军人,此案并非孤例。
在专项行动开展3个月来,军警双方在全国共抓获了270多名涉案人员。收缴的假冒军用装备,从各类仿真枪支,到假军服、假标志及印有“军队专用”标志的各类物品15000多件。
电视画面显示,在另一起冒充军人的案件中,一个名为“黄畅勍”的冒牌“中央军纪委纪检监察局副局长”落网。他的假证件上,籍贯为“山东青岛”,军衔为“少将”。
这名假少将在家中被查时,还身着军装、手持证件,向专案组展示。
报道介绍,此类全国各地假冒军人的违法犯罪,一般都是假借军民融合、国防项目、军方工程、国防教育活动等涉军名目,进行招摇撞骗。
对此,中央军委政法委保卫局副局长杨占武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们持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就是要铲除这些犯罪,使这些违法犯罪受到严惩。
但从司法角度来说,这类发生在地方的诈骗案,为何会出动军委政法委保卫局来办案呢?
杨占武对此解释,“犯罪分子一般都是地方人员,按照管辖,应该是公安机关来管辖。但是他假冒的是军队的单位,假冒的是军人,所以真正查证下去,还需要部队来密切配合。所以打击这类犯罪,军队是离不开的,必须密切合作。”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也对此表示:我们会同军队保卫部门,组织开展联合打击行动,摧毁了一批假冒军人违法犯罪团伙,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
《中国国防报》曾对“假冒军人”的案件发表评论称:“假军人落网了,但给人民军队和军人声誉造成的恶劣影响却一时无法消除。犯罪分子的每一次行骗,都会让军队和军人无故‘中枪’,危害不可谓不大。”
中国军网也曾发文指出,“这些假冒军人,有的之所以如此胆大,甚至有恃无恐,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相关法规的漏洞和有些部门执法力量的不足。”
对冒充军人犯罪的行径,在《刑法》、《军服管理条例》中均有规定。
《刑法》第三百七十二条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军服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穿着军服或者军服仿制品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