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木头、藤蔓和生锈铁条搭成的原始“天梯”,村民攀缘摇摇晃晃上下山,脚下就是几百米的深渊。(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提供)
悬崖村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两旁设有扶把的钢梯,是村民上下山唯一通道。钢梯陡度约60度,最陡坡度接近垂直90度。从山脚到悬崖村,村民约需一小时攀完2550阶梯,记者用了两小时时间,才抵达悬崖村。(曲目子色摄)
中国扶贫系列报道1:四川阿土列尔村报道
四川的悬崖村去年在媒体报道下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村民出入悬崖村唯一通道——老旧藤梯随着新闻报道的画面,震撼了中国国内外民众,就连中国国家主席中领导人也说,悬崖村的情况让他感到“揪心”。一年过去了,悬崖村有了怎样的变化?《联合早报》记者日前攀上“天梯”,亲睹悬崖村民生活近况。
彝族村民某色拉博(23岁)手里提着一袋蔬菜,脚步轻盈地踩上陡度约60度的钢梯,蹦蹦蹦地像悬崖上的山羊一样,三两下就攀到一段钢梯的顶端。
在他身后,《联合早报》记者双手紧握钢梯两旁的钢管扶把,小心翼翼地跨出一步……
钢梯的台阶由两根细细的钢管组成,台阶之间的空隙约20至30公分。在我们的脚下,就是几百米的深渊了。
攀爬过程中,记者两次不慎踩空,整条腿穿过阶梯之间的空隙,幸好抓住了扶把,才没坠落深渊。
这里就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这个彝族聚居村俗称“悬崖村”,它坐落在美姑河大峡谷一座山上,从山脚到村庄,是近乎陡直的山崖。
悬崖村位于海拔1400多米的位置,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相等于约270层楼高)。想象一个三层台阶,地面层是山脚,中间那级就是地形相对平坦的悬崖村;悬崖村夹在两个峭壁之间,村民得沿着依山崖而建的钢梯上下山。
某色拉博有“悬崖飞人”的绰号,他身手矫健,上下山分别只需40分钟和20分钟。不过即使在村里,他也只是个例外。一般村民需要约一个小时,才能完成2550阶梯的考验。
记者用了约两小时,才终于爬到悬崖顶。
交通不便严重限制了村庄发展
悬崖村出行艰难,村民为何在此居住?
村民解释,村里解决温饱基本不成问题。只不过,交通不便严重限制了村庄的发展。
目前,悬崖村共有171户人家、近700人,其中有45个家庭属于贫困户。
某色达体(47岁)家里从事传统耕作,田里种了玉米、青花椒、青菜等,也饲养猪牛鸡羊。他表示,每隔10天就会把一些收成背下山到附近的集镇去卖,一次可负重最多25公斤。
他说:“这里的居住条件其实很好,粮食都够吃。主要还是通路的问题,我一个人没办法背太多粮食出去卖。”
也有村民告诉媒体,集镇的收购商知道他们从悬崖村下来,断定他们不会想把粮食再扛回山上,所以故意压低价格,进一步限制了村民的收入。
凉山州扶贫移民局局长王永贵告诉《联合早报》:“偏远山区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拦路虎’就是交通落后。路不通,农民的产品卖不出去,他们就很难找到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要打通道路的成本与经济上的合理性也是个问题。中共昭觉县委书记、凉山州副州长子克拉格向本报解释,阿土列尔村处在两个悬崖之间,要开通一条直达的道路,工程浩大,初步估计得投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约1200万新元),当地政府承担不起。况且也有观点认为,花数千万元修一条道路只为服务几百人,不符合经济效益。再者,在山体开凿道路也会对生态造成破坏。
既然道路修不成,不如把村民搬到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