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指,至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要实现阶段性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综合讯)北京未来15年规划草案昨天出炉,提出2020年人口将控制在2300万左右,细悬浮微粒(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公尺56微克左右。
交通阻塞、房价疯涨、环境污染……这些“城市病”已成困扰中国一二线大城市发展的难题。控制城市人口数量,成了一贴关键药方。
据中新社报道,北京市规划国土委昨天发布通知,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已经编制完成。根据规划,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要控制在2300万人。
据《新京报》报道,2300万的人口规模并非首次提出。2015年中国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就提及这个数字。
据李士祥介绍,2300万这个数字主要是根据北京水资源的承载力算出来的。北京现在每年的用水缺口是15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进京,情况有所缓解,但不能根本解决。水将是制约北京城市运行的一个根本问题、关键问题。他还表示,北京正在加大投入,对污水进行强制性治理,可换取再生水7.5亿立方米。
据报道,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比2015年底增加2.4万人,成长0.1%。
在空气治理方面,《规划》提出,2020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达到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左右。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北京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城市,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
根据《规划》,北京被定位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
《规划》指,至2020年,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要实现阶段性目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
上述目标,要在2030年基本实现或取得显着功效,在2050年全面实现,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文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世界级城市群。
此外,城市空间结构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主为俗称“城六区”的中心城区,一副为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为门头沟、房山等10个周边城区。
到了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要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减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