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强调,将坚决纠正插手经济纠纷、跨区域抓人等趋利性执法行为。
据中国网发布的文字实录,在最高检星期二(2月18日)召开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企业的趋利性执法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检察机关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整治措施,下一步最高检有什么工作打算。
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回应时说,全国检察机关今年将积极参与中共中央部署的“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尽职尽责,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
杜学毅介绍,将深化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聚焦违法立案、插手经济纠纷、跨区域抓捕、违法“查扣冻”等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继续发挥上下一体、协调联动、交办督办等机制作用,动真碰硬,坚决依法纠正相关执法违法问题。研究制定规范办理跨区域涉企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管辖权、“查扣冻”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推动解决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
杜学毅也说,在坚持正面引领的基础上,敢于动真碰硬,对于违法立案、插手经济纠纷、跨区域抓人、违法查封扣押冻结等趋利性执法行为,将抓住典型、坚决纠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葛晓燕则在记者会上,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时说,针对案件督办中发现的跨区域抓捕,违规适用强制措施,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严重损害企业、企业家合法权益行为,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作用,不仅对个案问题及时纠错,更主动从个案办理中发现相关类案问题。
葛晓燕也说,全国检察机关积极参与重点领域腐败治理。参与深化整治金融、国企、能源、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200余人,能源领域职务犯罪500余人,起诉基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1400余人,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治理,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6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