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战2.0开打 中企酝酿新一轮“避税迁移潮”](/uploads/allimg/250209/2210402A3-0.jpg)
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11月当选后,许多在越南北部经营厂房的中资企业家开始陷入焦虑。近年来,很多中企为避开特朗普首个任期对华加征的关税而迁至越南,岂料还没完全适应新环境,又不得不开始部署新去向。
这些厂家开始慌了,因为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威胁加征的关税不仅瞄准中国,还可能波及其他中企生产链落地的国家,例如越南和墨西哥。尽管美国至今仅对中国加征10%关税,但接下来是否扩大范围,尤其针对与美国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如越南,仍有高度不确定性。
新一轮中企避税迁移潮近月来开始酝酿。对许多计划迁移的中企,上一轮贸易战被视为避险区的国家成了风险区,它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几个邻近的东南亚国家。
越南避税好景恐不常
2022年在越南北部海阳市开设电子产品制造厂的ANZ Electric Vietnam总经理谢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决定到越南设厂是因为美国市场占其业务量的75%,“去越南是给自己多一个备份,万一出现什么极端情况,美国客户全做不了就很麻烦”。当时,公司生产的电源产品被美国征收25%关税。
自中美贸易战2018年爆发以来,像谢华一样为绕开关税而到越南设厂的中企为数众多。但他们如今意识到,在越南从商的风险也逐渐加大,因为随着更多中企在那里设厂并将商品转销美国,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步步攀升,去年创下1230亿美元(1662亿新元)的历史新高。
谢华说:“越南这么小一个经济体,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这么大,特朗普要拿这事来说的话,越南很难应对的。”
事实上,特朗普曾在去年竞选期间威胁向所有进口商品征收最高20%的关税,不少分析认为,对美贸易顺差巨大的越南很可能成为美国征税的目标之一。
谢华透露,自己仍在观望,但身边一些企业家朋友已动身到泰国和柬埔寨寻觅新出路,准备将越南的部分业务转移到当地。
东南亚国家向中企伸橄榄枝
近月来,印尼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看准酝酿中的迁移潮,积极向可能受新一轮关税影响的中企伸出橄榄枝。
据《雅加达邮报》报道,印尼政府正积极打造峇淡岛特别经济区,希望吸引中国电子业、汽车业等受关税冲击的产业入驻。
路透社则引述泰国商务部长纳立帕潘(Pichai Naripthaphan)在特朗普去年11月当选后直言:“我们要吸引来自中国的大量投资,再把产品卖到美国去。”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陈光炎受访时分析,在特朗普新一轮贸易战下,东南亚仍会是中企迁移的首选地点。
陈光炎解释,东南亚靠近中国,这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而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已建立完善的工业生态。此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现有协议,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更便捷的贸易关系。
不过,开拓新市场显然还是需谨慎评估。以泰国和印尼为例,谢华指出,在泰国设厂的主要缺点是供应链更长,物流成本更高;而印尼虽然人力成本和租金更低,但与越南相比,文化差异更大。
而越南虽然面临关税风险,但在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变动下,仍有企业押注于此。负责企业跨境并购投资事务的福建钦实律师事务所主任崔曙律师受访时说,有数名中企客户在特朗普去年底当选后仍计划到越南设厂。
崔曙解释,除了因邻近中国而成本较低,越南人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更接近中国,员工的组织和纪律性较强,被一些企业家视为“最不像东南亚国家的东南亚国家”。
在世界另一端,同样被认为是在中美贸易战中渔翁得利的墨西哥,如今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与越南的情况类似,许多中企在贸易战爆发后迁至墨西哥,让生产线更接近美国市场并规避对华关税。
特朗普上任后威胁对墨西哥商品加征25%关税,让这些企业一时乱了阵脚。尽管他之后暂缓实施关税,但中企仍不得不为最坏情况部署,包括寻找替代地点,例如距离不远的巴西。
陈光炎指出,面临这些挑战,企业须采取积极且多元化的战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积极探索亚细安、欧洲、非洲、中东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分散客户基础。
无论如何,在第三国进行本土生产,已成中企应对关税的主要出路,单纯”转口避税“(即通过第三国转运商品以规避关税)的做法已难以持续。 陈光炎解释,特朗普第二任政府相信将更严格执行贸易协定中的原产地规则,并扩大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调查范围,堵住转运漏洞。
美国市场仍具吸引力
美国的关税政策迫使许多中企将生产链转至国外,这虽然造成不便和困扰,但在某些行业,美国市场仍具较大的吸引力。
电子产品制造商谢华就指出,中国市场订单量大但利润低,欧洲市场量不大但利润高,美国市场则结合中国和欧洲市场的优势,量大又价格好,因此仍受青睐。
谢华意识到,特朗普2.0时代可能“到哪里都没办法躲关税”,因此正研究是否应以合资方式到美国设厂。他透露,目前考虑的地点是田纳西和印第安纳,这两个州劳工成本较低,但前期投资估计仍需约100万美元。
三年前刚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185万新元)在越南设厂,如今可能又得斥巨资迁移,谢华坦言肯定会亏损,“但没办法,得保住生意、保住市场、保住客户啊”。
不过,负责企业跨境投资事务的律师崔曙则判断,由于美国本土投资成本高,特朗普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的设想恐怕仍难以真正实现,东南亚未来四五年仍将是承接中企外迁的主要地区。
他说:“无论外面怎么艰难,中企如果要在美国持续的关税壁垒下活下去,走出去仍将是持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