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庆长假后的首个工作日,A股在一片近乎沸腾的情绪下逼近“涨停”开盘,上证指数一度爆冲10%,虽然盘中涨幅回落,收盘没能站上3500点,但总算是没有辜负股民们对节后开门红的期望。
相比之下,中国国家发改委星期二(10月8日)召开的发布会,没有达到市场预期,这也导致星期二投资者的追涨热度很快退却。
官方在上周日(6日)对这场发布会做出预告,罕见出动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和四位副主任,介绍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情况。或许是因为9月底那场金融监管机构的发布会把大家的胃口养大了,外界对发改委发布会也有很高的期望。
向来有“小国务院”之称的发改委,憋了什么大招?上周公布的货币政策利好消息点燃市场情绪,官方是不是要乘胜追击,维持这把火的热度?外界一直期待的财政刺激措施,“子弹”上膛了吗?
发改委高层在发布会上做出了一些政策宣示,提到的方向包括: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通过惠民生、促消费政策扩大内需;加大助企帮扶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增量政策方面,最突出的宣布集中在投资方面,包括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预算中的2000亿元(人民币,下同,370亿新元)资金;承诺明年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不过,与两周前的金融监管机构发布会相比,发改委星期二以重申政策方向为主,对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议题,基本复述了9月底政治局会议的立场,没有提出了力度够大的具体措施。发布会也没有证实此前外界所传的一些消息,比如路透社在9月26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的,官方将发行2万亿元特别国债。有分析师因此评价,这场发布会是“一次中规中矩的政策宣导”;用中国网民的话说,少了点“干货”。
发布会结束后,好些分析师再度呼吁官方推出有力的财政刺激措施,认为提振经济的成效,还取决于财政政策能否更积极,因为央行能做的是提供流动性,但无法解决实体经济的源头问题。此外,目前强预期、弱现实的市场反弹能不能持久,股市会不会从疯牛行情,转变为依靠经济基本面改善带来的波浪式慢牛,也取决于下来的增量财政政策。
财政刺激政策是本轮中国救市措施中还缺的一块拼图。彭博社星期二报道,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建议,官方应考虑将财政赤字率从3%上调至4%。据贾康估计,在财政刺激拉动下,北京有可能推出4万亿元至10万亿元的刺激措施。他在9月底也曾提出,增量财政政策应侧重于投资,解决非政府主体碰到市场失灵时力不能及、但客观上需要做的一些长周期的、影响全局、促进结构优化和发展后劲的基础设施、公共工程项目。
9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要求是“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官方至今还没有在财政刺激政策上发力,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全球宏观咨询公司Macrolens分析师麦卡锡(Brian McCarthy)最近在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线上研讨会上的分析或许道出了一二。根据他的分析,中国若推出数亿元的刺激计划,无论是用来促投资还是促消费,都会面对一些局限。
如果是用来促投资,由于中国之前长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再想以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边际效应并不高。此外,这么做也会让中国重回依赖基建投资的老模式,等于宣告北京希望摆脱这个增长模式的努力失败了。
如果通过消费刺激经济,麦卡锡认为,这在政治上也有风险,它与中国经济的运作方式并不相容,会让民众在资本配置上有最终的决定权,因为资本必须用来生产消费者想要买的东西,而执政者未必想把这样的权力让渡出来。
从这个角度看,发改委的这场发布会没有达到市场预期,似乎也说得通了。虽然从9月下旬的一系列动作看,官方的经济政策立场上已经出现明显拐点,但中国经济很复杂,好些问题也是积累已久,更是牵一发动全身,具体要用哪些工具、弹药的力度要多大,并不是一蹴而就会有答案的。
市场自然希望政策能乘胜追击,但政策运用不当造成的代价也不得不防,尤其是不能在关键的节点上选错了方向。在向股市下猛药后,官方一方面得维持当前的正面情绪,一方面也要在复杂的经济政策中做抉择,找出能精准、有效改善基本面的工具,这场经济保卫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