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解读“不再判定次密接”等措施:两害相权取其轻

时间:2022-11-12 18: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中国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星期六(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不再判定次密接”、“取消中风险区”等优化二十条防控措施时说,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同样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

根据中国网报道,常继乐说,第九版防控方案是今年6月28号正式发布,第九版实际上是在今年3月就已经开始有了雏形。4月5号到5月5号期间,中疾控在全国7个城市对九版的雏形进行了试点。当时在中国流行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A.1和BA.2,试点结果是密切接触者的阳性感染者末次暴露后,5天内检出阳性的比例是89.1%,7天是97.3%。所以九版是“7+3”。

6月28号发布以后,7月和8月又进行了方案的评估,当时中国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评估发现,密切接触者三天内检出阳性比例是81.4%,4天达到90.1%,5天达到94.5%,7天达到99.7%。根据这些结果,将隔离期限进一步优化到“5+3”。这个过程听起来少了2天集中隔离,这2天可以省出约30%的集中隔离资源。同时,因为奥密克戎的最长潜伏期是8天,所以采用的是“5+3”。

对于取消次密接判定,常继乐说,评估发现,次密接的阳性检出率很低,大概是3.1/10万,也就是10万个人里面有3个人。通过及时判定并且管控密切接触者,能够降低次密接的阳性率。根据这个情况,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节约很多服务保障的资源。中疾控出台公共政策,就要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不再判定次密接。

此外,取消中风险区的判定,常继乐说,第九版就统一成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区。经过第九版的实践应用以及7、8月份的评估,发现中风险区的阳性检出率为3/10万,刚才说的次密接是3.1/10万。中疾控认为有风险,但是不大。同时,中风险区划了以后,管控的人员比较多,也消耗防疫人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取消中风险区。

再比如说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原来是7天集中隔离,现在调成7天居家隔离。外溢人员的风险经评估以后大概是4.9/10万,但是这些人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所以把高风险区外溢的人员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隔离,考虑他到社区以后好管控,同时节省集中隔离资源。

另外,针对闭环管理作业的高风险人员,从原来的7天集中隔离或者居家隔离7天,改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常继乐说,这也是经过实践和评估以后有了调整,这次发现在闭环管理的高风险人员,如果严格执行闭环管理措施,这些人他的阳性感染率很低,只有1.6/10万,比刚才说的中风险和次密的还要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调整成5天居家健康监测。

常继乐强调,所有的调整都是有依据的。可能大家听到原来的“7+3”改成“5+3”,认为是不是松了?实际上不但不松,反而要求更高了。这些调整要求在防控工作中要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要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官方星期五宣布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大幅放宽了防疫政策,包括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将入境者“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等等。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