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京腔新韵
向来效率很高的中国快递行业最近频频表现失常,身边的北京朋友抱怨,一个多星期前订购的家用品迟迟没有收到,询问卖家后才得知,因为疫情影响物流,包裹在路上被耽搁了。
新一轮疫情3月开始在中国蔓延后,许多地方都传出当地政府为了防堵疫情,封锁高速入口,导致货车堵在高速路上的事情。有货车司机向媒体诉苦,在路上被困20多天;有人三个月没有出车,刚接到运输单就陷入封控;还有司机距离卸货地只有两公里,却在高速路口“进不来,回不去”。
中国官方前天印发通知,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要求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条件。
物流瘫痪、国内循环遭遇堵点,只是本轮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的一个切面。奥密克戎所到之处,大面积封控、经济陷入停摆,也引发中国是否要不惜付出经济“躺平”的代价,持续“清零”防控疫情的议论。
野村证券本周一警告,中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报告估计,目前中国45个城市中约3.73亿人处于完全或部分封控中,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高达40%。
高盛之前发布的报告也指出,3月最后两个星期,被列为高风险和中风险地区的城市占了中国GDP的三分之一。疫情冲击下,一些机构纷纷调低了对中国今年第二季和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测。
与两年前相比,人们对冠病病毒有了更好的认识,不像最初时候那般恐惧,中国的疫苗接种率也接近九成;不过,官方的防疫方法没有太大变化,仍采取过去两年在中国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严密封控和大规模筛查清零。
上海破防后,这样的防疫模式是否要做出调整,一度面临很大争议,但中国高层在紧要关头定调,“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过去几天,中国官媒也密集造势,沿着“动态清零”方向引导民众。《经济日报》在一篇评论文章还称,“躺平共存是侮辱科学,动态清零才是尊重科学”。
不过,同样是清零,这轮疫情下,中国社会的疲态明显增加,对经济受防疫拖累的焦虑也在不断升温。有北京学者私下感慨:“病毒清零有点难,居民的储蓄清零倒是已经来了。”
回想起来,两年前疫情暴发初期,中国社会对消灭病毒很有信心,对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也很有盼头。
疫情暴发初期正值农历新年期间,过完年后,各地政府想方设法安排外地员工返城,有的甚至不惜成本安排专列专车,点对点接农民工返厂,“复工复产”是当时的热词。疫情后的第一年,中国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走出衰退,实现正增长。
中国媒体人秦朔最近在一篇发表在公众号的文章中回忆,当时他到浙江宁波采访,看到“一派复工复产、决不放弃每个订单”的景象。如今的情况却截然不同,他直言:“现在,在各地的严控政策下,物流运输配送缓解受阻很严重,司机‘上路难’,这样就算线上有需求也送不了、送不达。”
秦朔疾呼,要进一步增强对复工复产复学复市紧迫性的认识,现在不少企业已经把“活下来”作为今年的第一要务,“如果再耗下去,倒下了,再救也救不活了”。
当前的中国没有条件在疫情面前“躺平”,同样也没有条件让经济“躺平”。中国高层也意识到,国际局势和疫情反复等因素叠加下,中国经济已经敲响警钟。
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以来在与专家、企业家,以及与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频频发出警示,强调“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要高度警惕国际国内环境一些超预期变化”。
两年多的“清零”措施,让中国经济和中国民众享受到了“清零”的红利,中国也依然有能力和信心在境内消灭病毒,但全球疫情局势现状和奥密克戎毒株狡猾的特性,将让“清零”的代价越来越大,付出和收获越来越失衡。周而复始的破防、暴发、封控和清零中,一些企业可能会倒闭,一些人可能丢了饭碗、耗尽积蓄,即便没有到这般境地,无力感和疲惫感也会增加,人们对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信心也会不断受挫。
“动态清零”预计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坚守的防疫路线,尤其在上海的前车之鉴后,各地都有很强的动力执行高层定下的这一路线。防止疫情大规模扩散,符合中共二十大召开前稳字当头的政治需要,可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当经济付出的代价过大,民生开始大面积受影响,会不会构成另一种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