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远:走钢丝的空域 华府空难警示

时间:2025-02-16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刘安远:走钢丝的空域 华府空难警示

阅读1月29日发生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客机与军用直升机相撞空难的报道,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走钢丝一般的空域规划。在距离白宫仅有五公里的位置,居然有一座繁忙的民用机场;在机场跑道下滑道下方,居然规划限高仅约60米的直升机航线;在灯光环境极为复杂的夜晚,居然允许直升机靠目视辨别自行避让。如此安排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却符合美国航空管理的一贯思路。

按照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公布的信息,直升机与客机相撞在约99米高度,也便是说,这意味着直升机飞行高度超出规定范围。如此说来,直升机似乎是过错方,但夜间在城市中飞行,要保持在60米以下高度,无疑是超高难度。

去华盛顿旅行时,惊讶于国家广场南面空中交通的繁忙,一架接一架民航机越飞越低,几乎是从华盛顿纪念碑上划过,降落在波多马克河对岸的里根机场。万一降落过程中出现失误,飞机直接撞向林肯纪念堂、国会大厦乃至白宫都是有可能的。没想到的是,在降落的下滑道下方,居然还见缝插针地安排直升机航线。

如此安排之下,里根机场在1949年的空中相撞事故后一直能大体安全运营,直到今年才发生事故,至少在我看来,已经是不大不小的奇迹。

我曾是加拿大电视纪录片《空中浩劫》的忠实拥趸。纪录片讲述一个个空难的悬疑情节和最终调查结果。印象最深的是航空界如何通过一次次空难的调查,改善现有的技术和流程,让空中旅行变得更加安全。美国是航空业大国,也是飞机制造业大国。由于既要调查美国本土空难,又要调查美国制造飞机的空难,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是纪录片的主角。

如今,空难直接发生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家门口,相信很快便会有更详尽的事故报告,也会有防止类似事故重演的补救措施。

我猜测未来的补救措施,可能会包括改善无线电通讯流程;强化对直升机飞行高度的要求;或者要求夜间飞行时,直升机须获得许可才能穿越民航下滑道。里根机场仍会继续在白宫五公里外繁忙运行,直升机航线也会继续保留。虽然有这次的惨痛事故,但过去几十年的安全运营经验证明,尽管看起来危险重重,但机场位置和直升机航线本身并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类似里根机场与直升机航线这样看似让人不可思议的安排,至少在美国航空界其实并不罕见。我也是一名业余飞行学员,最让我惊讶的是,尽管三大机场环绕,即便发生过恐怖分子挟持客机撞塌世界贸易中心的九一一事件,毗邻曼哈顿的哈德逊河仍保留有空中走廊,只须保持在约400米以下高度,私人飞行员就能在不受空管干预的情况下目视飞行。

空中走廊的安排自然是方便空中观光,也方便通行东岸南北的私人飞机交通,但毕竟肯定不如彻底不设走廊来得安全。作为乘客,我们总是希望绝对安全,但对于航空业整体,绝对安全并不存在,总要在效率和风险中寻找平衡。只是希望在一次次事故之后,业界能够真正吸取教训,而不是去应验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汲取任何教训。”

(作者是旅美体育专栏评论员)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