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以来,建立在“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白宫新型国安、外交、经贸战略,已相继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组织、机构乃至个人高度关注,且须谨慎应对的全球核心议题。其中,兼并加拿大、收购格陵兰、收回巴拿马和接管加沙,以及“中加墨三国关税加征”等决策事宜,表明源自椭圆办公室的任何细微调整或新政出台,无一例外会掀起海啸般的政治巨浪,席卷世界各大地缘政治板块和经济区域。
在此过程中,欧亚大陆东西两大边缘地带(即大西洋东岸欧共体与太平洋西岸新兴经济体)将不可避免地首当其冲。相比之下,欧亚大陆南北两端印度次大陆与鞑靼海(即北冰洋)作为两大地缘终结点,所将发挥的地缘战略功能,分别是重塑旧大陆三大洲(欧亚非)与新大陆两大洲(美澳)间的陆海秩序平衡,以及由外向内催生出由内向外的新秩序,即产生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新地缘秩序。
换言之,欧亚内陆秩序将在特朗普第二任期“美国优先”之战略重塑与全球再布局中,被彻底改写,不能忘记“美国永远是爱国者的美国”乃特朗普主义的核心,而“美洲依旧是美洲人的美洲”以及“欧亚始终是欧亚人的欧亚”既是这一思想理念的延伸兼双翼,又是美国“新罗门主义”和“新威尔逊主义”的体现兼结合。
美国作为首批承认中亚五国独立地位的国家之一,自苏共时任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次日起,就已坚定支持区域各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奉行以“中亚是中亚人的中亚”为宗旨的战略方针,目标是确保并强化中亚板块的地缘独立性与整体性,避免且遏阻域外大国干涉控制或支配垄断区域政治与经济,即防止它由世界的“中央亚细亚”,退变为某一陆权大国所属之“帝国边疆”。
美国与中亚安全合作
与中亚各国相继建交以来,美国中亚战略在长期深化与稳定升格演变中,继承老布什总统时期“确保民主进程不发生逆转”、克林顿时期“塑造安全的民主市场环境”、小布什时期“整合阿富汗与南亚的大中亚”、奥巴马时期“着眼于中南亚的新丝绸之路”,及特朗普第一任期“促进主权与经济繁荣”的33年不间断式战略构思与地缘逻辑,在赋予中亚板块内外同步协调发展所需之资源和空间的同时,使它逐步具备可联合开拓外部市场与捍卫区域集体自主的能力。
在军政合作方面,哈萨克斯坦作为苏联四大核武继承国之一,自始至终都坚持区域无核化,并致力于构建无核武世界。为此,哈萨克斯坦政府在宣告独立之前的1991年8月29日,就已下令关闭运作40年之久且实施456次核爆炸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实验场,并与白乌两国一并于1992年5月23日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成为域内唯一主动放弃1216枚洲际弹道导弹核弹头和重型轰炸机核弹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约国,即1994年12月5日所签署之《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
不仅如此,中亚五国在区域共同防卫及反恐合作协调方面,积极响应配合美国和北约盟友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其中,哈土两国作为与高加索板块隔海相望的里海沿岸国,分别向美军提供可通过领空进入阿富汗的权利,为确保战略物资自西向东畅通无阻,哈属阿拉木图与土属马雷机场一度被视为最具战略价值的潜在军事基地。
相比之下,分别坐拥中亚河中及七河板块战略咽喉的乌吉两国,则在2001年至2014年期间,曾向美军短暂提供具有空运中转功能的军事基地,即乌属卡尔希—哈纳巴德与吉属玛纳斯空军基地。与阿富汗仅一山之隔的塔吉克斯坦,也曾向美军开放所属库利亚布军事基地,且还在美军撤离阿富汗后的次年(即俄乌战争全面爆发元年),主办由美国中央司令部组织的“区域合作—2022”联合军事演习,彰显并巩固区域整体安全与稳定。
没有美国总统访问过中亚
苏联解体33年来,得以重生的中亚五国,在现代新型民族主义和区域本土欧亚主义的交融建构中,原有根深蒂固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斗争思维不仅日益淡化,还遭到后人唾弃与批判,取而代之的是相互共荣的法治世俗与信仰自由,以及绝不侵犯族群权益和个人权利的宪政民主体系与经济自由制度,即更安全、更强大、更繁荣的区域乃至世界秩序。
有鉴于此,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早在胜选之前的参议院提名确认听证会上就说,同意参议员加里·彼得斯所提,废除中亚地区延续半世纪之久的《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扩大美国与哈乌两国间的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NTR),并强调此议程乃个人首要目标之一,且属两党共识,须立法赋予已满足条件之相关国对等地位。这是俄乌战争全面升级以来,美国中亚战略调整当中的最大变化。
在美国—中亚外交关系中,新任总统对中亚开启国事访问已成必要,直至今日,还没有任何美国总统访问过中亚,1993年12月相继到访哈吉两国的时任副总统戈尔,是至今级别最高的美国官员,而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相继访问吉乌哈三国,并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的时任国务卿希拉莉,则是中亚地区上镜率最高的美国高官。立足于“大中亚”且放眼“新丝绸之路”, 着重于纵横双向式“中南亚”建构,视图兰大地所属之蒙古、中亚五国、高加索三国、土耳其及匈牙利与北冰洋沿岸各政体为海陆相连之安全共同体,是这一时期美国中亚战略最大的地缘特征。
在此基础上,特朗普若突访中亚,一方面既可如“阿波罗之箭”(指可击穿一切阻力的并射型双箭)般,在欧亚与亚欧传统陆权秩序输出之交汇处另辟新境,另一方面又可如同“雅典娜之矛”般精准射穿欧亚大陆核心区的阿喀琉斯之踵(指软肋),遏止印太海域可能爆发无限期潜在的“特洛伊战争”,最后则可如“宙斯之盾”般,威慑域外势力,捍卫自身铸造所需之“三大火力”(即铀、稀土和油气),为未来新版的“美国中亚战略”赋予崭新的地缘价值兼历史内涵。
作者Yerkin Nazarbay是哈萨克斯坦欧亚国际关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