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与苹果牵手 阿里从电商巨头变成AI领头羊](/uploads/allimg/250213/2035314917-0.jpg)
经过好几年的“海选”,美国苹果公司人工智能(AI)服务在中国落地的合作伙伴终于拍板定案,由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拿下这块蛋糕。
苹果从2023年起就展开在华AI合作伙伴的“海选”,候选的头部AI企业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深度求索(DeepSeek)等,目标是寻找能够支撑苹果AI服务“Apple Intelligence”在华落地的本土化技术方案。
百度去年曾被视为苹果最可能的合作伙伴,甚至一度传出已达成初步合作,但百度后续在开发苹果AI模型方面的进展未能达标,导致合作搁浅,最终是阿里通过了苹果严格的“面试”。
阿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星期四(2月13日)在迪拜说,苹果非常挑剔,他们在与多家中国企业协商后,“最终选择与我们做生意。我们非常幸运,也非常荣幸能够与苹果这样的伟大公司做生意”。
综合香港《南华早报》和美国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苹果最终选定阿里,部分原因是阿里相较于其他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成熟度和服务经验都更胜一筹。
一方面,阿里作为中国电商巨头,拥有大量关于用户购物和支付习惯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阿里训练AI模型,为苹果用户提供更多定制服务;另一方面,阿里云作为中国最大的云服务商,其算力资源可直接支撑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降低苹果的AI服务部署成本。
此外,苹果还看上了阿里旗下AI模型通义千问(Qwen)的尖端能力。
据报道,苹果之所以没有选择近日异军突起的DeepSeek,是因为“该公司团队缺乏支持大量客户所需的人力和经验”。从DeepSeek-R1发布之初频频弹出“服务器繁忙”的提示可见,该模型应对庞大流量涌入的能力显然有些捉襟见肘。
苹果将深度集成通义千问的多项功能,以优化用户在iPhone手机上进行照片搜索、文本重写的体验。用户还将可通过语音助手Siri调用大模型来完成指令。
![苹果去年9月推出iPhone16旗舰机,不少“果粉”在位于北京的苹果旗舰店外冒雨排队。(路透社档案照片)](/uploads/allimg/250213/2035313I2-1.jpg?1006)
目前两家巨头合作的首批功能已提交中国监管部门审批。若成案,苹果将有望借Apple Intelligence在中国市场的落地,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对阿里而言,iPhone手机也将成为通义千问向普通消费者大范围普及的极佳跳板。
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次合作也是苹果与阿里解决各自困局的自救行动。对此,市场的反应相当积极。
消息传出后,苹果美股星期三(2月12日)收盘上扬2.2%;阿里港股星期三收涨8.48%,星期四一度飙涨9.2%,收盘涨幅收窄至3.04%,市值来到2.3万亿港元(3980亿新元)左右。
高盛的报告指出,DeepSeek低成本AI模型的发布,已促使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估值,纷纷买入中国股票。苹果与阿里两强联手,也开始让投资者重新衡量阿里过去被低估的AI潜能,使阿里成为AI热潮下的新宠。
阿里摇身变为AI领军玩家?
直至阿里与苹果合作的消息传出前,市场过去十几年对阿里估值的预测一直锚定在电商业务增长,而中国官方对科技巨头的监管整治,加之后疫情时代的消费低迷,都让投资者对阿里股票兴致缺缺。
但当苹果将AI合作的橄榄枝抛向阿里后,市场对阿里估值的底层逻辑发生了质变:阿里的AI技术有可能成为该公司的增长引擎。
摩根大通在最新研报中指出,许多对冲基金和长线基金投资者认为AI可能是阿里的转折点,并认为AI叙事将被视为推动阿里估值上升的潜在因素。
从市场反应看,市场对阿里的态度在今年1月出现明显转变,阿里港股在1月13日触及年内低点后迅速拉升,并在往后的一个月内飙升46%,超越恒生科技指数同期25%的涨幅,市值抬升870亿美元(1173亿新元)。
事实上,阿里在AI模型领域的布局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
2023年3月,受到官方整顿及消费低迷重创的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改革,大幅剥离边缘资产“瘦身”的同时,加大在云计算和电商业务的投入。
启动改革的仅一个月后,阿里发布首个开源AI模型通义千问,成为最早布局AI模型的中国科技公司之一。
今年1月29日,阿里最先进的AI模型Qwen2.5-Max上线。该模型在多个权威基准测试中展现出与DeepSeek V3、GPT-4等顶尖模型比肩、甚至领先的性能。
![阿里巴巴在2023年4月发布开源人工智能模型通义千问(Qwen),如今该模型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图为通义千问电脑端的应用界面。(路透社)](/uploads/allimg/250213/2035316324-2.jpg?1006)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如今通义千问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衍生模型数量突破9万个。
被称为“AI教母”的李飞飞等一众全球顶尖AI研究人员上星期五(2月7日)就以通义千问模型为底座,打造出性能比肩OpenAI的o1和DeepSeek-R1等模型的s1-32B模型,而成本仅不到50美元。
阿里与苹果牵手之后
尽管通义千问在模型性能方面处于行业前沿,但在移动用户端始终未能掀起多少声量。相比之下,字节跳动、月之暗面、DeepSeek等新兴初创企业则不断凭借出圈产品,挤压传统科技巨头的市场份额。
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排行榜中,通义千问排名第12,而霸占前三名的是DeepSeek、字节跳动的豆包和月之暗面的Kimi。
据QuestMobile数据,在2024年10月,通义千问的网页端月访问量仅为1012万。同期,Kimi、百度的文心一言、豆包的月访问量则分别达到2863万、2111万、1688万。
如今阿里与苹果牵手后,通义千问将能通过苹果设备触达数亿的稳定用户群体,这不仅为阿里AI技术提供规模化落地的场景,还将加速其AI技术向消费端渗透,增加阿里与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的砝码。
但彭博社指出,中国消费者和企业对AI服务的接受度较低,也不愿为这些服务付费。摩根大通分析师也担忧,阿里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让AI服务变现。
只是,在AI赛道日益拥挤的当下,阿里拿下苹果这一超级订单的意义,不仅在于阿里AI模型在消费端场景的拓展,更重要的是它已建构出阿里作为AI模型领军者的市场认知。从这层意义上看,苹果与阿里的牵手,或许颇有改变市场规则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