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局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根据2023年展开的调查,有72%的家庭参与了垃圾回收计划,高于2021年的64%。然而,更多家庭参与并没有转化为更高的回收率,新加坡去年的住家垃圾回收率停滞在2022年的历史低点,仅回收了12%的垃圾。
污染问题是新加坡在回收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全岛各地放置的蓝色垃圾回收箱,常被人当成一般垃圾桶使用,以致回收物品受食物垃圾污染而不可使用。被污染的并不仅限于一箱回收物,因为同一地区的回收物品,都会收集到同一辆回收车。环境局估计,住家回收物品的污染率约为40%。因此认真对待回收箱,并仔细检查放入回收箱的物品非常重要,随意将垃圾扔进回收箱,会破坏整个回收过程,让有心人士的再循环努力功亏一篑。
提高垃圾回收率,首先要加强公众教育。虽然环境局一直在宣导如何正确使用蓝色回收箱,但从数据上来看,该局显然还必须加大力度持续教育,确保人人都了解哪些东西可回收,哪些不可。老年人和家庭帮佣,更须要特别关注和指导。学校在教导学生正确回收方法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早期教育,年轻一代可更好地理解和践行正确的回收方法,并将这些知识传达给家人。
该局也应该考虑改进蓝色回收箱的设计,让它易于投入但不易于取出,以防止一些人翻箱倒柜,试图从回收箱翻找纸皮、铝制罐等可卖钱的回收品,结果把周围搞得杂乱不堪,让人把它错当垃圾桶。
由于可投入蓝色回收箱的物品类别有限,例如旧衣物和电池等都不可丢弃,若能提供更多类型的资源回收,并进一步分类,或许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碧山和新民一带试行的厨余回收柜与智能回收箱,便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这个在2022年4月展开的试点计划,利用智能系统回收食物垃圾、旧衣物、纸张、塑料、铝、铁罐及玻璃等。它通过使用科技,有效把回收物的污染率降低至10%,远低于40%的全国平均水平。业者计划从明年1月起,在多83个地点安置更多智能回收箱。
在这项计划下,公众须要下载应用,扫描QR码选择回收物品的类别,才可打开相应物品的回收箱。尽管操作上比较繁琐,但可保持环境干净,并防止滥用。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回收计划累积分数用以兑换超市礼券,有望改变公众的回收行为,渐渐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当然,要彻底改变人们对回收的态度,还须要持续进行公共教育和宣传。
包括非住家垃圾在内,新加坡去年的整体回收率比前一年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只有52%,这与新加坡要在2030年把垃圾回收率提高至七成的目标,相差甚远。我们唯一的实马高垃圾埋置岛,预计在2035年就会被填满。除了定下回收率目标外,减少总体消耗目标也很重要,因为这可从源头减少回收的需要。
垃圾回收并不方便,必须把可回收的物品适当清洗、正确归类。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具有挑战性的,个人的努力看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集体行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正确的回收和减少废物,新加坡就能够克服垃圾污染的挑战,迈向更加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