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一带一路” 面对“意大利挑战”

时间:2023-08-07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社论:中国“一带一路” 面对“意大利挑战”

意大利政府近日接连发出要退出“一带一路”合作的信号,新任总理梅洛尼7月27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后说,仍在商讨如何处置“一带一路”倡议。国防部长克罗塞托在米兰《晚邮报》7月30日刊登的访问中指出,四年前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草率和糟透”的决定,因为它几乎没有促进出口。若意大利决定终止合作,将是中国在外交乃至国际地缘政治上的又一次受挫。

意中“一带一路”协议将于明年3月到期,意大利须在12月明确退出决定,否则将自动续约。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原意在于吸引更多中国投资和扩大对华出口,但2022年对华出口164亿欧元(约241亿8100万新元),只比2019年的130亿欧元略高;反观中国对意出口,却从2019年的317亿欧元猛增到2022年的575亿欧元。没有加入“一带一路”的德国与法国,在同期的对华出口数字增长远高于意大利。难怪意大利外交部长塔加尼6月20日抱怨,加入“一带一路”获益甚微。

明年轮值七国集团主席的意大利,是集团唯一加入“一带一路”的成员,在当时被视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斩获。同理,如果意大利如今退出,所带来的影响恐怕不容低估。特别是当下美中博弈正酣,西方集团逐渐凝聚共识,视中国崛起为战略风险甚至威胁,而采取不同策略予以围堵。由美国主导,得到欧洲以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响应的同中国不同程度的经济脱钩,已经形成一股逆全球化和世界供应链重组的大势。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一开始就有意以之为预防被围堵的重要手段。

中国争取意大利加入“一带一路”,不无配合它一再强调,欧洲诸国以及欧盟须采取“独立自主”外交路线的呼吁,借此削弱西方集团联合对中国的外交压力。此外,中国也与欧盟的非七国集团成员,特别是中东欧14国,组成“14+1”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欧洲的外交影响。但是,随着俄乌战争爆发,中国没有明确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使得担忧俄罗斯威胁的中东欧国家对北京不满,波及对“14+1”合作机制的兴趣,甚而倒向大力支持乌克兰抗击俄国的美国。

除了作为“大国外交”国家战略核心,反制西方的外交围堵,“一带一路”倡议也有输出国内过剩产能,扩大中国在东南亚外交影响力,以及在中亚保障能源安全的用意。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是在2013年9月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同年10月又在印度尼西亚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因此,随着欧洲对“一带一路”的顾虑和敌意日增,北京有可能加强在中亚与东南亚的外交努力。

自美中博弈加剧,西方世界对“一带一路”的反制也逐步升级。美国接手日本提出的印太战略,在军事安全领域相继成立四方安全对话、澳英美三方安全伙伴关系、强化美日韩军事协作之外,更在经贸领域设立“印太经济框架”,对冲“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日本3月宣布,在2030年累计承诺750亿美元(约1004亿新元)的私人投资和政府贷款,协助印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南方”国家。欧盟则于2021年提出“全球门户”基础设施计划,抗衡“一带一路”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

在“一带一路”成立10周年之际,中国如何面对“意大利挑战”以及外溢效应,对当下全球地缘政治发展不无深远影响。部分沿线国家不考虑成本效益,大量接纳中国的剩余产能来满足自身基础建设需求,导致债台高筑而陷入所谓的“债务陷阱”,已经让“一带一路”遭到非议。当下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国内失业和债务困难浮现,对外的资本输出不如从前,也让“一带一路”失色不少。相信中国须调整“一带一路”的施力重点,趋利避害。观察“一带一路”动向,因而能把握北京“大国外交”何去何从。

赞一下
(1)
33.3%
赞一下
(2)
6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