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公摊面积“盲盒”还要到几时?

时间:2023-07-15 10: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澎湃新闻

购房合同上69平方米,交房时发现37平方米居然是公摊面积。

中国西安市姬女士2020年购买了荣安芙蓉印月小区一套商业公寓,发现公摊面积的比例超过了50%,“楼道宽得能开车”,使用面积却大幅缩水。但是,销售人员却理直气壮表示,公摊没有问题,符合国家规定。而当地住建局也表示:公摊面积占比没有明文规定。

公摊面积盲盒的老问题,再一次成为舆论的焦点。购买期房,动辄交付数百万元人民币房款,却往往只是得到合同上一个抽象的建筑面积数字,至于自己能使用的面积有多大,就得等到交房时才知道,这么大的风险能用一句“公摊面积合法”来搪塞吗?

买房如同拆盲盒,“买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69平方米房子,37平是公摊”之类的新闻不断。房子多大不能确定,这么大的风险让购房人来承担,这是严重侵害消费者的权利。美好的生活梦想被公摊面积给“吃”了,原本盘算好的生育二孩、接爸妈来城里生活,因为莫明“公摊”而缩水,生活的路径就要重新规划。

取消公摊面积,按套内面积计价,这样的呼声不断。2019年的2月24日,新华社发布《权威专家回应“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建议改革建筑面积的积弊。2019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住宅项目规范》对外公示的版本中提到“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受到广泛关注。但是,2022年3月《住宅项目规范》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时,没有再提“取消公摊面积”或者“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改革公摊面积的呼声渐渐平静。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按建筑面积销售,是对老百姓的保护,因为公用部分也是属于老百姓所有的。也有部分网民认为,无论按哪种卖法,公摊面积也是要花钱买的,不会白送的。其实,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榴莲是带壳卖,还是去壳卖?去壳卖的榴莲当然会贵一些,但风险就降了很多。消费者希望按套内面积买房,当然不指望开发商会白送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等公摊面积,要的就是对房子的知情权,不愿承担公摊面积盲盒风险。

因为公摊面积的不透明,而且是由业主来埋单,容易形成道德风险,开发商故意把面积花在挑高门厅、宽敞走廊上,把小区打造得“高大上”,方便销售,结果就是套内面积大缩水,这完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慷他人之慨。

还要看到,建筑面积的问题由来已久,盘根错节。比如,目前征税、收取物业费、取暖费、测绘费等一般都是按建筑面积计算的,一旦取消了建筑面积的确会触动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改革的阻力很大。

中国内地房地产开发是学习香港的经验,引进了公摊面积,但是2013年香港已经开始告别公摊面积。只要下了决心,完全可以改变这个不合理的交易习惯。哪怕暂不取消建筑面积,能否在增量房产交易、登记中加注使用面积,形成“两轨制”?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