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俊:普京的国家战略及误判

时间:2023-07-05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普京初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时候曾经豪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如今20年已过,强大的俄罗斯并未出现,反而在深陷俄乌战争泥潭时有另一句话被人铭记:“如果俄罗斯都没有了,还要地球干什么!”前一句话的踌躇满志与后一句话的决绝悲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事后孔明地观察,其中原因可能与普京的国家战略及推进时机与安排有关系。

概言之,普京的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是以军事进取和政治安全为主的战略架构,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战略规划模糊且处于次要地位。这种战略架构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因而也很难取得成功,即使有所突破,也常遭反噬之痛;普京及团队的智慧和勇气,常能在恰当的时机推进这样的战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出现一些关键的战略误判。

普京接手的是前任叶利钦留下的烂摊子。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经济崩溃,国家需要的是在稳定前提下的发展和复兴,并且参与到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大潮中去。俄罗斯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却没有很好地利用。

普京上任后的重要发展措施包括打击寡头,重组战略资源,引进外资,强化能源大国地位等。只是这些举措之间,本就有相互抵触的部分,如打击寡头与引进外资的关系等。加上与西方的政治关系不稳定,没有充分利用苏联时期的科技优势,又遭遇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等情况,普京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的国家战略,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乏善可陈的状态。国民生活水平没有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依然严重失衡,经济与科技创新寥寥无几。

与此同时,普京在军事政治安全方面的战略举措被不断推进,而且在早期屡试不爽,屡有斩获,尽管这并没有改变俄罗斯在面对西方时,军事技术相对落后及倚重勇气和人数的历史窠臼,但还是间接鼓励了俄罗斯高层日益滋生的战略自负与战略任性。

普京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首先建立在对车臣反叛势力的成功针对基础上,随后打击国内能源及金融寡头,消除经济威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时,普京遭遇巨大质疑,他通过对格鲁吉亚的闪击战,成功挽回了民意,并获得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地缘战略果实。

普京多次尝到甜头而误判

2011年“阿拉伯之春”在中东和北非兴起,俄罗斯国内同样民意汹涌,普京再次在2014年以强行肢解乌克兰,吞并克里米亚的方式,提升了自己的支持率;又在2015年强势进入叙利亚,稳定了亲俄的阿萨德政权,保住地中海唯一海军基地塔尔图斯港,还展现了俄罗斯新的营级战斗群威力。2020年,白罗斯局势动荡时,俄罗斯的介入挽救了已经摇摇欲坠的卢卡申科政权,使得俄白联盟获得实质性推进,如今的白罗斯已有俄罗斯的军队与战术核武器常驻部署。

多次尝到甜头的普京,可能更加自信迷恋于这套战略手腕,在经济民生问题上无计可施的时候,依靠军事政治战略的推进,转移民众的不满,获得民众的支持。只是这些都不能避免风险很高的战略误判,尤其是关于乌克兰的问题。

首先是严重低估了有4000万人口的乌克兰的战斗意志,以为会像不足400万人的格鲁吉亚和1000万人的白罗斯那样轻易屈服于外来强权。其次是严重拖延了进攻乌克兰的时机,如果此战不可避免,2014年其实应是最佳时机,那时的乌克兰刚经历国内的政治分裂,据说正规军不到5万人,乌东地区分离势力斗志昂扬。到2022年时,乌东地区已经有了坚固的防线,西方提供了八年的军事培训与指导,军队人数已达20万左右,成为俄军的强劲对手。

再次是严重高估了俄军战斗力,特别是营级战斗群的威力,以及对敌方情报掌握的程度。在这种自信下制定的五路大军齐头并进的闪电战术,很快遭遇挫折,随后不得不进入到撤退、进攻再防御的持久战模式中。这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军事陷阱,除非是想要坐收渔利的对手。

复次是严重误判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不管是价值观导向还是地缘政治分歧,西方在乌克兰维持对俄罗斯最后一道防线的战略态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普京似乎认为,当时还在遭受冠病疫情冲击的西方,不会有如此的战略意志,就像当年在苏台德地区被绥靖的希特勒那样,贸然进入了乌克兰战争的泥潭当中。

最后是严重不当地选择了处理瓦格纳等军事集团的时机,几乎酿成对普京政权构成最大威胁的军事哗变。对于刚刚从战场上浴血归来的将士来说,不管是什么身份,将他们立即收编整顿,都是会挫伤整个部队士气的不合理措施,顺利平息看起来并不能掩盖决策上的失误。

普京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推进他的国家战略,甚至使追随他的千万人忘了,这个时代真正合理的诉求应该是什么。20年间可以风生水起,却不能保证其后的荆棘遍地。相信现在的普京和许多俄罗斯人,会有类似的感受。

作者是中国扬州时事评论员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