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明:入乡与随俗

时间:2023-06-09 07:4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约50年前负笈法国的时候,爸妈千嘱咐万交代,在外国要奉公守法,否则犯了规就赔不起合同。那时连新加坡的国法都一知半解,更别说是法国的国法了。还好以服役时接触的军法为“指导原则”,加上细心观察,有样学样(monkey see, monkey do),入乡随俗,总算全身而退。后来才知道,其实我们的国法比法国的更多更严。

但“俗”却不只法律而已,它还涵盖了风俗、文化、语言、宗教、政治,甚至经济活动等习惯,所以到了一个和自己的民生民俗价值观不一样的新环境,就会面对随俗与否的选择。要是“入乡随俗”就好办了,但如果“入乡不随俗”的话,就一定会感受到生活压力。若能承受因为不随俗所产生的生活压力,就可以继续不开心地生活;但如果压力太大,就应该考虑放弃这环境。除非是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大环境,大可以尝试去改变众人的旧俗,接受你的习俗,甚至以你的习俗取而代之。

在全球化了的“地球村”,村里总有一些觉得它们才是有正统的普世价值观和政治体系的大国和强国。这些国家常对小国指手画脚,硬要把它们的那一套加诸其他国家。只要与它们所谓的道德和价值观不一样,便是错的,就要动用它们的财势、权势和舆论来攻击,以维护正义的警察自居,到处煽风点火。如果村里的小国不愿随俗,务实地不为意识形态的政治游戏选边,或根据民情对危害国民的贩毒、破坏公共财产和秩序等恶习严罚等,就会被冠上不民主和违反人权的“不随俗罪”而被批评。

难道愿意牺牲一点所谓人权自由的自私行为,以换取社会的和谐安全和稳定,也犯了国际法不成?小国在这样的地球村里生存,如果没有坚定的政治意志和原则,加上国民不团结又易受教唆和摆布的话,就一定不能“独善其身”,国家将任由他国和舆论摆布,社会一定动荡不安,国运和人民的未来堪忧。

不说移民,就算是游客到了别国,要融入大环境,必定要入乡随俗。如果抱着自以为是,不尊重当地的民情风俗,还要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处理事情,除非是无关痛痒,也不冒犯别人的小事,不妥协的话,定会受到当地人排挤,进而发生冲突。如果再把圈子缩小来看,每个人一生要面对“入乡随俗”的处境是非常多的。

从我们在一个家庭出生后,求学、交友、工作、成家和融入伴侣的家庭、生儿育女等等,每一个阶段都有或大或小“入乡随俗”的挑战。人类不是一座孤岛,只要与不同的人、事、物接触,要继续交往和生活的话,就一定得考虑是否要随俗的问题。我们都没有选择出生处的自由,所以小时的生活是“被”随俗的,长大后才会有某些程度的选择权。如果不愿入乡随俗,可以选择抽身离开那个处境,也可以我行我素不随俗,甚至反叛和对抗之。要选择哪一个群组,哪一种生活,要妥协和谐还是固执对抗,就要看个人的选择和修为了。

“俗”基本上难分好坏,也会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社会观念、道德观念和价值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觉得自己的“俗”有推广价值,可以慢慢感染和渗透周遭的志同道合者,以当地人能接受的方式和进度循序渐进,等到时机成熟才容易一蹴而就。如果急功冒进,以激进和对抗的方式进行,一定会遇到反弹,引起众人反感。所以,入乡还是应该先随俗为要。

作者是电子工程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