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大使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访问,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同各方进行沟通。一年来,俄乌战争已给交战各方造成了严重后果,深刻影响了欧洲安全形势,给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和行动,正受到全世界关注。
从历史角度看,这是中欧关系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突破了传统上中国在欧洲安全事务中扮演的被动而边缘的角色。在过去几百年中,基本上是欧洲强国影响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反过来,中国鲜少主动参与欧洲的安全形势的塑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曾加入协约国,支援协约国粮食,派出10几万劳工,参与了协约国出兵西伯利亚的行动。然而,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却未得到当时欧洲列强的应有尊重,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成立的国际联盟,也未能阻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未能遏止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了与欧洲各国的关系,反对霸权国家对欧洲中小国家的干涉和控制。中国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冷战后参与了联合国在原南斯拉夫地区的维和行动,向波黑和科索沃的维和任务区派出了维和警察,但并未直接参与到欧洲安全形势中。因此,在欧洲安全事务上,中国在过去百年中基本上是扮演边缘角色。这次中国派出代表直接参与欧洲安全形势的塑造,实属中欧关系历史上的首次。
从现实角度看,这也是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契机。在解决国际争端时,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方式。前一种指战争、制裁、仲裁等方式;后一种指政治和外交方式,通过和平谈判、磋商、协商等途径。在全球安全治理上,中国主张以第二种方式处理国际争端,在国际热点上劝和促谈。2023年2月,中国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了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的核心理念与原则。3月,在中国成功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走向和解,三国共同发表《北京声明》,成为海湾和中东地区国际关系缓和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令世界耳目一新。
当前,令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欧洲,中国能否复制在中东地区的成功斡旋,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核心立场是劝和促谈,希望在停火止战、开启和谈、避免局势升级等方面凝聚更多国际共识,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先后与包括俄乌在内的各方进行了沟通。从方式上看,中国可能将主要起斡旋作用,而非调停或参与制裁。
然而,中国推动和谈的努力能否实现,仍有赖各方共同创造条件。现在,俄乌战争的走向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尽管俄乌双方都表示欢迎中国的劝和努力,但目前欧洲和美国政府对中国努力的立场还在整合之中。当前,约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欢迎和肯定,以法国、匈牙利等国政府为代表,期待和支持中国在推动和谈进程、影响俄罗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二种是质疑和警惕,以立陶宛、捷克、美国等国政府为代表,认为中国出于自身利益,且偏袒俄罗斯,难以成为可信赖的调解人。在上述两种立场之间是第三种,以德国、意大利和欧盟为代表,既不完全否定也不完全肯定中国的作用。这三种立场究竟哪种最后会占上风,一时难以分辨。这取决于未来欧美内部的整合。
当前,俄乌战争仍在延续,国际上对缓和局势的呼声越来越高。包括巴西、土耳其等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出了和平提议,希望早日结束战争。赞比亚、塞内加尔、刚果共和国、乌干达、埃及和南非等非洲国家也提出和平倡议,俄乌同意接待非洲六国派出的和平特派团。因此,中国的努力属于当前和平大潮中的一支。尽管最终结果难以逆料,但这毕竟是迎接和平曙光的方向。
作者是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四川大学—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