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贵:保护国民服役青年安危

时间:2022-12-17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郑春贵

2022年12月8日是一个叫我难忘、也是所有国人心痛的日子,一名19岁的国民服役男儿在一起救灾行动中殉职了!

1999年的12月,我陪着18岁的大儿子第一次步上德光岛入伍,我偷偷地哭了!18年来,他是我家中一个讨人喜爱和人见而欲抱的圆熊宝宝,我却把他推进一个充满苦难和折磨的两年半煎熬!当时,他身为一个英国国籍的孩子,是有权选择不服役的。

2004年和2008年,我强板着脸陪着同样处境的老二和老三,登上前往德光岛的渡轮。一次次的挣扎,一次次的心情,都如同刀割。

在很多人心目中,国民服役是国内男儿不得已之举,即使有人想尽办法要逃避,也是极少数人。朋友多次满怀疑惑地问我,为什么不让孩子回到英伦求学发展,不必浪费服役时间和避免体力上受苦?确实,有些面对这种状况的人,会决定转移他乡。

我是新移民,对新加坡的风吹草动,格外敏感,对服役人员的意外事故和伤亡,尤以为甚!对于国民服役的隐忧,我们比很多本土的新加坡父母更为关切。当我孩子到了须做抉择的紧要关头,我们一起讨论。三个孩子先后所达到的结论,出乎我意料地一致,他们和身为国民的同学一样,认同保家卫国的己责,他们要一起同行为伍,不落在朋友圈外。他们认定新加坡为家、为永久的立足之地,没有理由为了不服役而留学和“流亡”外国。我和妻子为此把诸多的隐痛和忧虑深埋心里,义不容辞地支持他们。我深信,我们的决定是理智和正确的。

避开卫国之论不说,服役对个人的影响也非常深远。三次送儿子入伍服役的离别心酸疼痛,三次分享他们军中的苦乐和带伤的痛楚,三次的长期刷洗军服和包袱,是男女老少一家人的共同经历!

群体的共同经历,在一个人的生活极为重要。从“战场”上的战友延伸到生活和职场上的真挚同伴,是本地男性的特有机会。我一个朋友在英国生活10多年,孩子10岁的时候回来新加坡,后来服役前的一场伤势使儿子成了“废兵”,从来没有参加过同甘共苦的战友生活。服役期结束后出国留学几年,才回来工作和生活,因此显得孤单。朋友总觉得失去深具凝聚力的战斗营经验,使儿子减少了建立真挚感情的朋友群环境,对他的遭遇,遗憾和歉意良多。

50余年的经验,充分显示新加坡的国民服役制度利大于弊,这是不容置疑的。

孩子真诚服役,是他们纯洁的爱国忠心,是国家的幸运。这些刚离校的青年,生活环境安逸,他们是否有能力在逆境中保卫自己的安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所谓水深三寸,可以溺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灾情,包括一些表面看来似乎轻微的事件,也可能在瞬息间演变成严重状况,造成人员伤亡和损失。长官得谨记事无大小,一概不能掉以轻心。

无疑,服役期是青年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一个难能可贵的阶段,但是国家对他们所应负起的监护和照顾责任,万万不容有丝毫差错或疏忽余地。不仅是父母,整个社会对国家抱有这个期望,一点也不为过。

作者是妇产专科医生、医学博士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