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生:核危机下的“六尺巷”思维

时间:2022-08-18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高建生

新近俄罗斯与乌克兰围绕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发生的多起炮击事件相互指责,乌总统泽连斯基及总统办公室顾问称,俄罗斯正在打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因为那里储存着供应乌克兰南部的能源,俄方目的是切断乌方与核电站的联系。乌方誓言把攻击核电站的俄军作为特别打击目标。俄罗斯则回应,扎波罗热核电站目前在俄军控制下,岂有自己炮击自己之理,呼吁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

好在到目前为止,扎波罗热核电站运转尚属正常,未出现令人恐惧的“核泄漏”“核污染”。但不时传来的炮击新闻,毕竟让每个地球人担忧不已。扎波罗热核电站是欧洲最大核电站,为乌克兰提供了25%的电力。乌克兰国家核电公司和俄罗斯国家防御指挥中心负责人都对外发出警告,称如果扎波罗热核电站发生事故,污染区会超过5300平方公里,放射性污染规模将大大超过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后果,会造成全球性的人为灾难。

“全球性的人为灾难”应该不是枉言。事实上,从中东到朝鲜半岛,从南亚次大陆再到俄乌两国,带有浓重核色彩的危机正悄悄迫近当今社会。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开始公开讨论核战争的话题,俄外长也表示,核冲突的风险“严重”“不应被低估”,总统普京还下令包括俄核力量在内的战略威慑部队进入高度警戒状态。“今日人类离核毁灭只差一个误会或一个误判”,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最近在不同场合的提醒,他说,“人类正在玩弄一把上了膛的枪”。

这把“上了膛的枪”的可怕在于,今天的世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特别是那些冲突双方之间的互信已几近于无,“人类离核毁灭只差一个误会或一个误判。”在经历一战和二战,以及二战后未曾间断过的局部冲突之后,迄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下,还埋着许多遗留下来的炮弹、地雷等易爆物。接踵而至的极端气候变化、疫情干扰、武力冲突、能源及粮食危机等,更使人类对可能的潜在威胁忧心忡忡。

在这情形下,如果再因为“一个误会或一个误判”引发核冲突,哪怕只是类似炮击扎波罗热核电站可能导致的“核泄漏”“核污染”,都不仅会催生核扩散、核战争的危机,极度紧张的局势还会刺激更多国家,走上增加而不是减少拥核的道路,并催生一系列极端化举措,反过来大大加剧人类毁灭自身的危机。

美国1945年向日本广岛投放的一颗小小原子弹,最终带走15万人的生命;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和整体动员能力都达到顶峰的背景下,都让苏联付出超过100亿卢布(约合当时150亿新元)的惨重代价;2013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辐射污水外泄事故,至今还威胁着人类健康。且无论是广岛原子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还是福岛核电站核泄漏,都导致该地区核辐射指标爆表,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危害极大。如果在极端化思维操控下,由于“一个误会或一个误判”导致目前各国仍拥有的1.3万枚核弹引爆,毁灭的应是整个地球。

传统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经论及,市场上的“每个人”只关心他自己的安全和如何使自己获益。由于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每个人”关心自己获益的同时,就会使大家获益。“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作用已经无须论证,但如果以这样的思维调节人类社会的其他利益,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看不见的手”调节的大概率结果,是人类的毁灭。

在中国清代中期,曾有一位当朝大臣叫张英,他家人与一位姓叶的侍郎均为安徽桐城人,两家还比邻而居。有一年,张英收到母亲来信,说张叶两家人因盖房争地皮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要张英出面干预。看罢来信,张英未以大臣之权弹压,却作诗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随即明白了个中道理,马上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深感惭愧,也同样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双方之后和睦相处,还成全了“六尺巷”的美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天的世界,文明之于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达程度,可谓超出人类自身的想象,但政治的智慧,和睦相处的能耐,如果不及“六尺巷”的胸襟,几乎任何问题都难以达成共识。

面对世界上层出不穷的难题与挑战,解决之道不在于“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获益,而是须要有“六尺巷”的思维,少算计别人、少在国际关系中下绊子、做暗桩,多注重多边主义、多强调国际规则、合作共赢,致力于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做负责任的国家,特别是大国,更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消弭类似核危机之类的风险,使地球的持续生存发展,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条件,终极获益者,才可能是生存在地球上的“每个人”。

作者是中国山西行政学院教授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