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燕燕:多元文化的具体内涵

时间:2022-08-07 0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风向仪

认识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不等于排斥其他族群、籍贯的文化,反而会让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更具实质内涵、更多样化,也更有深度。

儿时看地方戏,但凡剧中重要人物出场,必先自报姓名家世,祖籍何处。那时不明白这是中国人界定人物身份的方式,总纳闷为何要道出一大堆叫人听不懂的古代地名。

陈笃生第五代后人陈继廉近年组织家族大聚会,凝聚散落在地球各角落的族亲时,发现自己对祖先源自何处竟是一无所知。他后来到厦门寻找祖籍地,抵达后却茫然无头绪,最终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和厦门华侨博物馆协助下,找到陈笃生父亲陈月中250多年前生活过的祖籍地福建海澄镇仓头村后许社,并在2011年率领一组后人回乡寻根。

留在新马或迁移他乡的陈笃生后人早已“本土化”,多数后人不谙中文,对祖籍地毫无概念。但是当他们想了解老祖宗的光荣史,认识自己从何而来,便发现单单认识与陈家有关系的本地古迹、回到陈笃生生活过的马六甲、陈金钟住过的泰国还是不够,得进一步追溯到老祖宗生活过的祖籍地,家族故事才算完整。

新加坡开埠200余年,早期移民的后裔中,有很多已说不清祖籍地在何处,但因为报生纸上有籍贯一栏,他们至少知道自己是福建人、潮州人、广东人、海南人或属于客家族群。真要寻根时,还能顺着籍贯去探寻祖宗究竟来自福建的漳州、南安、安溪,或潮州的潮安、澄海、揭阳。

移民与关卡局今年5月29日推出数码报生纸后,新证件上只有父母的种族,没有籍贯这一栏,引起大家的关注,担心这一代宝宝长大后,身份证件只会注明他们是华人,却不知道是何种籍贯。万一他们需要这方面的证明,例如加入会馆,申请会馆奖助学金,或处理其他需要籍贯证明的事项,该如何是好?如果籍贯无迹可寻,本地目前的两三百间会馆要如何寻找会员,地缘会馆还有什么存在意义?

经查明后才知道有关官方会自动从系统中截取父母的籍贯资料,把新生宝宝父亲的籍贯输入在宝宝的全国个人资料库(MyInfo),因此还可通过电子政府密码(SingPass)查询,个人籍贯信息不会完全从数据库中彻底消失,大家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籍贯对华人非常重要,因为构建华人身份认同的两大要素,除了以血缘为根基的宗族姓氏,便是以地缘为基础的祖籍地。新加坡开埠初期,南来的先辈便是沿着姓氏和籍贯,组织起各种会馆社团,即可抱团取暖,提高异地求存概率,还可凭借集体力量,相互扶持。这也形成族群的文化特色与精神特质。

不单华人如此,本地的马来同胞如果溯本追源,也能发现其先人除了来自马来半岛,还有来自马来群岛不同地域的爪哇人、博亚人、武吉斯人、米南加保人等,各自的历史文化、语言习俗皆有其特色。本地的印族同胞也一样,大致可分为淡米尔人、马拉雅利人、印地人、锡克人等。

从殖民地时期到建国初期的政府,都明白籍贯在构建身份认同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因此新生儿的报生纸都会列明父亲的籍贯。但随着新加坡华人身份的构建,大家自然而然会淡化籍贯色彩,更多强调作为新加坡华人的共同特质,这也就是为何留在本地的陈笃生后人,在生活用语、节庆习俗,文化信仰等方面,肯定与后许社的陈氏族人有所不同。这是无可避免,也无须回避的衍化进程。

但我们无须为了促进这样的衍化过程,刻意淡化、淡忘或抹煞籍贯与族群文化,因为那原本就是构建自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潮州社群花钱办潮州节,是为了向年轻一辈介绍潮州文化,让他们认识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在提高意识的同时传承自身文化。福建人爱说的“做阵行”(结伴而行)、爱唱的“爱拼才会赢”,同样是在传承族群先辈的精神特质。

我们挂在嘴边的多元文化,并不只是简单的由华族、马来族和印族文化组成。认识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不等于排斥其他族群、籍贯的文化,反而会让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更具实质内涵、更多样化,也更有深度。新加坡多元文化最精彩、最动人之处,是我们把如此繁杂而又丰富多姿的不同文化,拼凑成一幅和谐图景。国家庆祝生日之际,让我们铭记这一点,也庆贺我们的多元文化之精彩。

(作者是《联合早报》资深高级记者 [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